有蔬菜水果,还有鹅毛棉衣,不挨饿也不受冻,対于这些曾经贫苦的流民、奴隶来说,这简直是神仙日子!
很快,苏安就在开春时节带着大家一起耕种、建房、修路。
选拔出了村长和两个管事,投入的风风火火的基建大业中,四周不到百人的村庄也闻讯来投靠,苏安也照收不误,还建立了一套军政体系。
一开始人数少的时候,只靠民兵来维持治安,很快建立起了几千人的规模,就开始建立政权了。
同时这个年代対于文武兼并的统治者都称为王权脊,苏安并没有隐瞒自己的一身本领,这简直就是个金字招牌,很快就有人知道这里有位天生王权脊建立了一个王权,纷纷前来投靠。
不得不说,苏安这个能力实在是太适合基建搞民生了,在中原还战火连天、天下粮仓已经毁于一旦时,苏安还在北方偷偷摸摸的搞发育。
这时候,那些试炼者修士都已经出头了,光中原就有王权十三个,谁还管这偏僻的北方?
等到了万人规模的时候,苏安就派遣几千士兵开始剿匪,然后把剿匪得来的人全部安排去修路挖渠建城镇,没有案底的青壮带去军队。
伙食方面三分之一靠产出,三分之一靠交易,剩下的就是苏安的文心所出了。
冬天得的盐、雪白的大米,可是稀缺物资,能赚来不少钱。
北地天气一向寒冷,羊毛、鹅毛,棉花,都是北地最为贵重的,可以说价值千金。
这贸易一做起来,换来粮食不要太轻松,那些十几万人口的城市,不是不知道沈安建立王权的狼子野心,但他们压根没有办法拒绝,每一样都是生存所需。
往常他们想得到盐和棉花等,需要不远万里去南方买,如今扶光王一死,其王权四分五裂,盐更是紧俏。
商队去一趟都不见得能回来,如今有沈安卖这比粗盐更精细的雪花盐,让他们没有办法拒绝。
还有不少人听说沈安御下的神仙日子,主动前来投奔,苏安都来者不拒。
短短三年,苏安就将整个东北方向的土地统一,正式命名为“安宁王”,坐拥十三座城镇,人口将近三百万,有兵将共五十六万。
因为王朝一面环海,三面环山,坐拥易守难攻的天险,一时间还真没有王权打她们的主意。
最主要的是,中间一处盆地沃土千里,再加上这里的民众习惯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又因为苏安一切以民生为基准的培养方式,在吃饱喝足穿得暖的情况下,不断的修路搞基建,打造出了一个富裕富强的国度。
源源不断的开垦与建设,让安宁王治下成为第二个天下粮仓,堪称震惊了整个中原。
他们内斗斗得欢,人家猥/琐发育出了天下粮仓,可不是一块新鲜的肥肉吗,一时间都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