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页(2 / 2)

    “小公子说的不错,这些年贫僧离开挂单的庙宇四方游历,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斩妖除魔,还普通百姓一片朗朗晴空。”

    胤禛赞叹道:“大师果然慈悲众生,必然得道,坐化佛前。”

    虽然这个志向太过理想化,但方向却是完全对路的。

    也是正因为世间从不缺像钟道人这样,有着理想化的志向又肯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弱小的人族才能挨过蛮荒的苦难,发展成今日的模样。

    钟道人闻言,老脸一红,不禁露出了惭愧之色,摇头道:“唉,小公子切莫再说出此等谬赞之言了。”

    若是时间再往前推五天,他听见胤禛的话,虽然表面上会谦虚推辞一番,但内心深处却一定会志得意满,觉得胤禛说得都对,自己就是那样慈悲众生的高僧。

    可是通过蔡家一事,让他明白自己往日的所作所为,或许满足的只是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真的需要他用那样的方法襄助吗?

    “大师何须妄自菲薄?”胤禛正色道,“或许大师的行为有谬误之处,但我却相信,大师的向普度众生是没有半点瑕疵的。”

    见钟道人凝神细听,胤禛再接再厉,“这世间之事,不怕做错,只怕不做。若是人人都瞻前顾后,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由不敢付诸于行动,又怎么能知道,自己所欲为究竟是对是错?”

    钟道人问道:“若是做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胤禛语气坚定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朝历代,无论什么人什么事,不都是从前人的错误里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吗?若是没有前面的错,谁又能知道后面的对?”

    一旁的揆叙听得连连点头,觉得若自己是钟道人,听了胤禛这段话,怕不是要立刻纳头便拜了。

    但他毕竟不是钟道人,钟道人也不是他。人与人之间不能相通的,不只是悲欢,还有思想。

    只听钟道人又问道:“老衲是可以从前事之中汲取教训,但是那些前事之中,因老衲的错误而受到伤害的人,又该如何呢?”

    哪怕胤禛能够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错误已经犯下了,伤害也已经造成了。

    钟道人这个做错的人,尚有机会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但再大的善,也只能福泽庇佑后来人,对前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胤禛一时哑然,揆叙也怔住了。

    片刻之后,两人脸上都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胤禛是有心招揽他,所以才循循善诱,希望钟道人不要沉湎拘泥于过去,早日向前看。

    而揆叙自认为虽然算不上十足的君子,但无论是心性还是品德,比起一般人都要强上几分。

    可是今时今日,此时此刻,他才明白,比起真正的正身之士,他终究是少了几分担当,多了几分对自我的宽恕。

    毕竟,人最容易原谅的,就是自己。

    或许,他真的是受自己阿玛明珠的影响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