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页(2 / 2)

    康熙觉得,正是因为有揆叙这个老师言传身教,才教得一直如此高风亮节,将天下苍生放在了私人感情之上。

    而这样一个儿子,就算手里有再多的权利,他也完全不用担心。

    因为他清楚,只要他的所作所为有益于天下,这个儿子是永远不会反他的。

    有这样一个儿子在侧,也能时刻警醒他,不要为了私欲而罔顾天下百姓。

    一时之间,康熙又是欢喜又是苦恼。

    欢喜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好儿子,身为人父,他无比骄傲;苦恼做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因着自身经历的缘故,他太容易纵容心腹。

    此时的康熙,还不像往年那样刚愎自用,还懂得反思,还知道身为帝王不能偏听偏信。

    若是到了晚年他有这样一个儿子,第一反应就是警惕,然后就是不遗余力地打压。

    那时的康熙,已经享受了太多的赞誉,他接受不了有人将他的短板明晃晃地揭示出来。

    就算这个人是他的儿子也不行!

    但是现在康熙只为这个儿子骄傲,更是于自己的行事作风,会不会导致他以后和这个儿子反目成仇。

    他想着:是不是应该再给老四安排一个老师,掰一掰他这过于目下无尘的性子。

    可这个念头只是一瞬间,被他自己否定了。

    ——皇室中养出一个竹林七贤般的人物,多么难得呀。若是因这一点私心就毁了,岂不可惜?

    或许,朝廷可以把老四打造成一面招牌,一块面向天下黎庶的招牌。就像纳兰成德是面向汉人学子的招牌一样。

    既然不能改变胤禛,那就只能克制一下自己,听取太子的建议,对待臣子不能只要求忠心,还得要求一下私德?

    可水至清则无鱼,官员的俸禄就那么一点,当官的若是不贪墨一点,哪来的钱财让父母妻儿呼奴使俾呢?

    将心比心,康熙觉得,若是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当官的又哪能全心全意为朝廷办差?

    越想,他就越觉得自己做得没错,是太子对官员要求太高了。

    这样下去不行呀,从前太子也不是这样的,这几年怎么越发左性了呢?

    他正挠头呢,就听魏珠通禀,“万岁爷,太子殿下求见。”

    好嘛,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宣太子进来。”

    “嗻。”

    魏珠应了一声,面向大殿门口,气存丹田,扬声道:“皇上有旨,宣太子殿下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