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1 / 2)

第三款是含20%到30%棉的,就用来做贴身的衣服。

    她是按照1000份衣服面料、500份被单面料来下单的,对服装厂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单子了,给定金给得也挺爽快,厂子的负责人对虞雪很热情,保证加班加点给她赶工出来。

    搞定面料的事,虞雪转头问爱姐:“徐阿姨不是说能找到一些会针线缝纫的姐妹吗?我想把做衣服的事情交给她们,工钱就按市价给,你看合适吗?”

    爱姐又惊又喜,又有些犹豫:“她们都是业余的,改一改旧衣还行,直接做新衣服……”

    想到徐姐她们靠给人缝补衣服赚几个钱,日子那般拮据,她实在是想为她们揽下这个工作,这工作就算不给徐姐他们,虞雪肯定也要雇佣别人来做的。

    她咬咬牙,说道:“我看行,她们几个应该不够,再招几个专业的裁缝。”

    虞雪笑道:“那今天就招人吧,徐阿姨不是说能弄到一批旧衣服吗?就先拿旧衣服试试手,到时候这边面料出来,直接就可以上手做了,也可以让李小倩她们去帮忙。”

    李小倩就是今天那四个孤儿中年纪最大的那个,洗完澡吃了东西后,已经投入到挑拣羊毛的工作中去了。这四个孩子都是勤快懂事的,她们加上邱悦悦,五个孩子一起上,小羊那点毛就有点不够看了。

    没羊毛可拣的时候,她们就显得有些拘谨,满院子找活干,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虞雪想这么大的孩子,给她们提供工作的机会,或许会让她们更加安心,到时候她给发工资,手里有了钱,心里就会更安稳了。

    于是收容所还没成立,虞雪就先办了一个制衣作坊。

    她在离十七区最近的第十五区,租了两间公寓。

    她其实是想继续租院子的,但院子实在不好租,于是就租了两间相邻的旧公寓。

    爱姐那边把徐阿姨等人带过来,又带来了几个裁缝。

    这几个裁缝有男有女,四五十岁上下,也是一看就是生活艰苦、本分老实的人。

    爱姐他们还带来了一批旧衣服,就是徐阿姨从她邻居那里低价包圆的潮流衣服,都是淘宝货,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确实可以改一改,继续当衣服穿,有的就只能改做他用。

    那几个裁缝翻了翻这些衣服,商议了一阵,提议先进行分类,能改成衣服的,可以改成窗帘的,适合用来做书包的,只能用做布鞋材料的,只能做成拖把布的……先分类开。

    一群人忙活了起来,徐阿姨她们是业余的,跟着这些裁缝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虞雪则去市场上弄了一些锅碗瓢盆,从自己的囤货中拿出一套调料品,以及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桶油,还有一些干货、豆子,放在厨房里,让爱姐安排人在这里做饭。

    接着又去搞了床桌等家具,搞了几台缝纫机,来来去去忙了几趟,很快两个公寓就像样起来了,而徐阿姨他们也画图样的画图样的,踩缝纫机的踩缝纫机,手工缝制的手工缝制。

    如此,一个制衣作坊就算办起来了,成员有徐阿姨等六个业余的爱心人士,平均年龄在50岁,虞雪给她们的工资是一天一毛钱。

    还有四个专业裁缝,其中有两个是男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工资是一天两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