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据说佟贵妃体弱多病 第139节(1 / 2)

红霜见状,闭上了嘴。

    ……

    畅春园的佟安宁和伊哈娜也知道了皇后平安生产的消息。

    两人坐在紫藤架下的秋千上聊天,伊哈娜一蹬腿,秋千带着她飞起,佟安宁则是慢悠悠的晃着。

    佟安宁失神地坐在秋千上。

    现在皇后赫舍里氏没死,三藩平叛战事良好,那么小阿哥会不会被封为太子呢?

    伊哈娜见她愣住,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安宁?”

    “嗯!”佟安宁回过神,“怎么了?”

    伊哈娜好奇道:“我才要问你,你在想什么?”

    佟安宁晃着秋千,说道:“我在想,皇上表哥会不会立太子?”

    “立太子?不可能。”伊哈娜一口否决。

    佟安宁疑惑:“你为什么那么肯定?”

    伊哈娜说道:“皇上现在才二十一岁,年纪轻轻,立什么太子!再说了,承祜还是嫡长子,不也是没有被立太子。”

    “嗯,你说的挺有道理的!”佟安宁想了想,觉得自己想多了。

    据她所知,历史中的康熙坚持将一岁的胤礽立为太子,一是因为皇后崩逝,康熙和皇后是少年夫妻,有感情。

    二是因为朝堂局势,防止自己出意外,造成皇位空悬,防止出现多尔衮这类人出现。

    三就是三藩之乱,当时情况危急,等到胤礽满周岁时。三藩已经占领西南十一省,和清廷隔江而望,朝廷人心浮动,康熙立太子,就是想让胤礽退居后方,若是康熙遭遇不测,胤礽也能继位。

    现在这三种都没有发生,小阿哥被立为太子的机会确实不大。

    想清楚后,佟安宁顿时舒心了。

    伊哈娜拉了拉她的袖子,“安宁,现在皇后已经顺利生产,咱们还要回去吗?”

    她们原先出来就是为了避祸,现在皇后也顺利生了阿哥,她们还能待在畅春园吗?

    第82章

    “回去干什么?将我们忘在这里更好!”佟安宁慢悠悠道。

    伊哈娜一听,颔首道:“没错,反正咱们俩也不是靠皇上的宠爱过日子。”

    想通后,伊哈娜腰板挺的更直了。

    她和安宁可是皇上的债主,而且还是玻璃厂、水泥厂的大股东,比起其他妃嫔,在康熙跟前的底气要更足,皇上不管她们更好。

    伊哈娜:“对了,我听皇太后说,皇后生产那日,从产阁里抓到两个人,其中一个被带走时,还妄图攀咬昭妃,咱俩在现场,说不定就是我们了。”

    “你的可能性不大,我的可能性很高。”佟安宁叹气,随着秋千的晃悠,脚尖铲着地上的泥土。

    伊哈娜来自科尔沁,宫里的人都知道她不承宠,而且背后还有太皇太后、皇太后,对她出手没有多少好处,相反,她的概率要更大。

    阵阵凉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同时带来了花木的幽香,佟安宁闭着眼随着秋千摇摆,闭着眼沉醉在花香中。

    伊哈娜思索片刻,“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听说皇上压根没信,就让侍卫将人拖下去了。”

    听说昭妃都不屑自辩,皇上更也没有信,没给宫女攀咬的机会,让人直接带下去了。

    “那当然,昭妃又不是蠢货,就算出手,也会找个靠谱嘴巴紧的人,怎么会一拖出来,就叫了出来。如果宫女喊的是那些庶妃,说不定还能有可信度,喊‘昭妃’,当别人是笨蛋。”佟安宁直接朝天翻了一个白眼,“这些都有皇上表哥操心,咱们好好在院子里避暑吧。”

    伊哈娜透过树缝看着晴朗的天,“天终于放晴了!”

    佟安宁同样看了看天,“是啊!天终于放晴了!”

    再过一些日子,她就能住进格物园了,所以就算是康熙,这个时候也别想将她喊回宫。

    ……

    如佟安宁说的那样,康熙对昭妃倒没什么怀疑。

    抓住的宫女和嬷嬷送进慎刑司审问后,一开始故意说漏嘴,想将黑锅推到佟安宁身上。

    审讯的总管对于她们说的这些,压根不信。

    若是自己就这样将口供呈给皇上,自己恐怕不用干了。

    经过一天一夜的审讯,宫女和嬷嬷终于招供,两人也算是一伙儿,都是吴三桂的人,之前是伺候吴应熊和恪纯长公主,通过索额图的人脉,混进了坤宁宫,想要对皇后不力。

    现在西南战事中,清廷占了上风,若是皇后难产出事,肯定对康熙是个重大打击,到时候就是吴三桂的机会。

    而且听两人的交代,似乎恪纯长公主知道他们的行事,不过一直装作不知。

    慎刑司总管将口供呈递给了康熙。

    同时他们还交代了另外一件事,去年伊哈娜中了蘑菇毒出现幻觉,也是他们的手笔,不过目标是钟粹宫的马佳氏,御膳房的人不小心将洒了有毒蘑菇的菜肴端到了永寿宫。

    马佳氏身边失踪的宫女乌草也是他们的人,在事发之后,他们就将人处理了,扔在了宫里的一口枯井里,并且准备了新鲜蘑菇,误导慎刑司的人,误以为就是御膳房的御厨弄错了。

    侍卫根据交代搜查,在一口枯井中找到了腐烂的尸骨,尸骨上长满了毒蘑菇,品种和伊哈娜吃的差不多。

    侍卫为了防止出意外,将毒蘑菇和尸骨都一同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