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2 / 2)

    其实后世依旧存在争议。

    毕竟在这之前,医学工作者的无数次人体解剖实验、历史许多年都不曾找到经脉与穴位,足以说明这个“看不见的人体组织”的神秘特质。

    而那位复旦大学教授的发现,其实也只是通过逆推的方式去分析经脉与穴位处的人体组织与其他地方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逆推的确是一种研究手段,而且是一条捷径,但使用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便一定是真相么?

    吴良在心中打了一个问号。

    他心知自己一个外行人根本没有资格去质疑后世医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这是对他们付出努力的大不敬。

    但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他却可以提出一些历史问题。

    据他所知,“经脉与穴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的《灵枢》篇,而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自古以来便存在着许多争论。

    晋朝、宋朝都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之所以如此命名,定是起源于上古黄帝时期,何况此等矍铄古今的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这种说法在吴良看来, 便很不科学;

    第二种说法则是《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因为《黄帝内经》中的文体、思想与战国时期的《周礼》有着大量的相同之处,并且有人结合战国前后的一些古书文献加以对比,发现《黄帝内经》的各方面综合水平也应该属于这个时间……这是比较主流的说法,清代的《四库全书》还为这种说法背了书;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因为西汉时期的一些史书与其中记载的事件,看起来像是给《黄帝内经》定下了一个确切的时间;

    而第四种说法则认为,《黄帝内经》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是多个作者跨越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集结而成,这是一部代代相传、众筹出来的史诗级巨著,因此其中的许多篇幅看起来都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因此才会出现那些时间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

    总之。

    哪怕最晚,人们也认为《黄帝内经》至少是成书于西汉之前。

    如此吴良不禁要提出一个疑问:

    如今他正处于东汉时期,自认为对于这个时期的医疗水平还是有些了解的。

    试问后世研究数十年、而且还是在逆推的情况下使用先进的医疗手段都无法找到的经脉与穴位,西汉之前的古人又是如何发现的?

    第七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惊喜!

    这个问题恐怕只能归咎于广义的“玄学”。

    印象中吴良曾经不止一次在古籍中看到过这样一个词汇——内观。

    这个词汇不仅出现在道学古籍中,也时常出现在一些医学古籍中,就连后世的马王堆遗址中发现的《导引图》,里面也出现了这个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