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2 / 2)

旅明 素罗汉 1009 字 8个月前

    “主要是两党一些技术性分歧,大部分内容都已经达成共识了,我们绝没有拖延的意思……”

    “行了。”不等白鸿达说完,曹川直接打断了他的发言:“拖不拖也到今天了,咱们都少说点废话吧。”

    曹川说到这里,顺手掏出了手机,打开备忘录:“第一条,国号,你们少数党有几个候选?”

    第306节 建制(四)

    通常来说,每到过年,长辈是要掏腰包给孩子们压岁钱的。这个道理在古代皇帝那里也通用:每逢朝廷大祀,皇帝在祈天禳地这些仪式之后,总要给臣子和军民发一波红包。

    在这个过程中,底层的军兵和小吏们会得到一些钱钞,布匹和冷肉。而高层的大佬自然看不上这点东西,他们在意的是恩萌:子孙会得到做官的名额。

    这波红包虽说名义上是由皇帝来发,但是实际上花得还是国库的钱。哪怕是恩萌的名额和等级,那也是有定数和规矩的;皇帝可以小范围私人调整,大局上是不能改动的。

    这种局面通常会在新帝登基时达到高潮。无论是开国皇帝还是后代新帝登基,都会“大宴群臣”外加“大肆封赏”。

    这种封赏就相当有含金量了:勋贵集团的传家爵位就是这么产生的。每当新帝上台,就总会有一批新贵,权宦和外戚得势……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然了,以上这些政治资源和配套的大笔赏赐开支,大出血的依旧是国库。

    事实上,户部每年拨给皇帝养家的银子数目是有限的,在一个王朝结构稳定的前中期,皇帝很难从文官集团那里勒索出不合理的资金用来私人消费。

    这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内帑银。

    内帑银就是私房钱。皇帝在享受一部分国库财政的同时,另外还靠着皇商,皇庄,贡品,放印子钱等等手段来搞外快。在清代,皇帝单单在东北、华北等地就设有886处皇庄,由内政府管帐司经管。

    以上的各种收入加起来,就是皇帝平时养家,给太监嫔妃发工资,赏赐臣下私人礼物,宫廷采买各地珍玩的私人资金来源。

    那么既然是私房钱,就永远没有嫌多的时候——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为了自己手头能宽裕点,也是和文官集团干了很多仗,撕了很多逼的。

    这中间有的皇帝成功了,譬如宋徽宗;也有被文官忽悠瘸的,亡国时勋贵和文官家里都塞满了银子,唯独皇帝精穷……是的,说得就是崇祯老兄。

    还有一些皇帝属于不要脸类型的。明万历皇朝后期,穿越众到来之前的20多年,为了充实内库,多年躲在后宫不上班的万历皇帝,竟然派出大批矿监税使去各地敛财,导致了全国此起彼伏的抗税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