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2 / 2)

    “宣吧。”

    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在袁案不落下帷幕前,类似这种断续过来汇报,是不会结束的,毕竟袁崇焕一人,背后牵扯到的官员不少。

    之所以不快刀斩乱麻的处置袁崇焕一案,崇祯皇帝就是想用此案,来转移多数文官的注意,好叫他想谋划的事情,都一一的落实下来。

    “陛下……当前京城之中,有不少读书人议论袁案,且还有一些清流参与其中。”骆养性在行礼后,向崇祯皇帝表明此来目的:“据锦衣卫所查,这些人的背后,牵扯到朝中一些官员。”

    到底还是来了。

    大明政坛最常规的一种操作。

    舆情导向。

    “袁崇焕怎么样了?”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骆养性说道:“有没有再寻死腻活了?”

    “没有。”

    骆养性拱手道:“袁崇焕这几日,都很安静,送吃的就吃,送喝的就喝,整个人很是平静。”

    这是彻底放开了啊。

    崇祯皇帝嘴角微扬,放下手中的茶盏,说道:“既如此,那就拉出来游街吧,想通过控制舆情导向,来逼迫朕就范,真真是叫人觉得可笑。

    把先前张布到午门的大字报,着人背熟,先每天游街一次,要是这帮清流文人,还不依不饶的话,那就增加游街次数。

    另外朕叫你聚拢的说书人,叫他们根据所张布的大字报,给朕编撰成一个个小故事,派到街边免费说书。

    袁崇焕不是想要名望吗?

    好啊!

    这次朕叫他出个大名,叫他先在京城出名,再到整个大明出名,文官靠吹捧养望,朕就给他提提名望!”

    “臣领旨!”

    骆养性心思杂乱,忙拱手应道,他没有想到当今天子,竟会想出这样的手段,来应对清流文人,所操控的舆情导向。

    “记住,说书人所做之事,跟你们锦衣卫无关。”崇祯皇帝特别强调道:“具体怎么去做,不用朕教你吧?”

    “臣明白!”

    大明的多数文官,包括清流、读书人在内,对于自身名望的看重,甚至要高过自身的性命,倘若有机会彰显名望,以规劝天子,获得青史留名的机会,那一个个就像是疯了一般,前仆后继的冲上去。

    崇祯皇帝知道这帮人,一个个心里是怎么想的,想以此来博取名望,好叫自己所在宗族传承增威,他是绝不会再给这样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