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1 / 2)

彼时的乾清宫。

    “李卿,先前涉及山西之事,你坐镇处置的很好。”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向眼前的李邦华,说道:“若非有你们在山西,恐不知还会生出什么乱子。

    就肆虐的流寇势力,一旦知晓山西之乱,那必然会大举侵掠山西,到时整个山陕之地,必将乱成一团啊。”

    “陛下谬赞了,这些并非臣等之功。”

    李邦华作揖行礼道:“若非有陛下之决心,恐整顿山西官场,不会取得当前的成效,山西也不会尽快平乱。

    只是陛下……在山西那边,所追查的地方官较多,纵使是吏部这边,增补不少官员,以补上空缺,可山西……”

    听着李邦华所讲这些,崇祯皇帝便知晓李邦华的心里,在担心一些什么,毕竟当前陕西那边,是那样恶劣的局势。

    一旦说有大批流寇叛军,侵掠进山西境内的话,恐针对流贼的平叛势头,就将会变得更为被动。

    这也是李邦华先行归京,而刘鸿训暂留山西,处理扫尾事宜的原因吧?

    山西这次闹的动静很大,牵扯到的层面很多,甚至治下的晋藩、代藩一事,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张之极虽说兼领理藩院尚书,不过有很多事情,并非是特设一个新衙署,就能立时得到解决的。

    特别是现阶段的山陕两地,那种复杂特殊的局势,真要是一股脑把事情都做了,那是会发生大麻烦的。

    想到这里的崇祯皇帝,看向李邦华,开口道:“先前为确保北直隶安定,朕特设直隶巡抚,罢黜宣府、保定、顺天等巡抚职。

    这势必会影响到山西的一些层面。

    所以朕打算更换山西巡抚,叫刘鸿训这位军机处大臣,兼领山西巡抚,坐镇山西平稳局势,扫平各府县的匪贼,治理好整个山西。”

    “陛下……臣以为此议可行!”

    李邦华忙作揖道:“就山西治下各府县,当前这种复杂局势,朝廷的确需要谴派重臣坐镇。

    然谴派的重臣,必须熟悉山西情况,不然没有把握好方寸,恐整个山西境内,又将会引起新的风波。”

    奉旨赶赴晋地查案,期间所经历的种种,叫李邦华见到了很多,也叫李邦华想了很多,这间接也叫他改变一些。

    见自己的想法,李邦华非但没有反对,相反还很支持,崇祯皇帝略有诧异,不过心里想了想,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磨砺(1)

    大明其实并不缺能臣干吏,亦不缺敢为社稷而死之辈,怎奈‘党争’二字,却叫官场变成了大染缸,叫天下失去了秩序,身处这等环境之下,渐渐的,一些人心死了,开始跟着和光同尘了。

    想要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明,并非是简单的开源节流,解决大明财政危机,另一个根本所在,就是在人上。

    大明的文官群体,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并不能简单的去用,非黑即白去定义,毕竟人性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