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2 / 2)

    朱棣越发不解,“为什么?”

    黄昏沉默了一阵,“因为吴与弼将来要做的事情,必须在翰林院和国子监培养声望,而且吴与弼淡泊名利,他根本就不想出仕,到了地方上也不会有什么政绩,还不如让他潜心在翰林院和国子监做学问,陛下,微臣向你担保,吴与弼就是咱们大明的读书人种子!”

    读书人种子!

    这是个很敏感的词,一瞬之间,朱棣和黄昏都想到了方孝儒。

    第933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朱棣笑了,“黄昏啊黄昏,你最近是不是太飘了,为了吴与弼,就敢做这种欺君之罪,你真以为朕不敢收拾你么,嗯?!”

    读书人种子?!

    你以为吴与弼的方孝儒那样的大儒么。

    如果吴与弼真有方孝儒那样的才华,又怎么可能科举不一甲中第,如果吴与弼真是绝代大儒,又何须你来求情走关系。

    这自相矛盾了嘛。

    黄昏无惧,朱棣这神态和语气,也不像是和自己较真,微微笑道:“陛下,你可别忘了,历史上那些科举一甲中第的人中,并无多少是传世名儒,反倒是科举名次靠后的人,学问更高更深,也更容易出寒门首辅,唐朝清河崔氏二十三位宰相中,有几个是科举一甲中第之人?说句僭越的话,从古至今,所有的科举都存在弊端:那就是考试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差距……呃,我家叔父黄观例外。像吴与弼这样的大才,胸中学问千万,那么他们做文章,考虑的看见的以及想写的东西,很可能是主考官阅卷官都达不到的层次,自然成绩难以出众,但这掩盖不了他们腹有笔墨亿万的事实,微臣可以这样说,如今我大明天下,学问能超过吴与弼者,不过双手之数!”

    朱棣笑得有些无奈,“你就继续吹,不过按照你这么说,学问超过吴与弼的人有双手之数,那么吴与弼不能一甲中第,不是很正常么?”

    黄昏有点尴尬,把自己套进去了,眼睛咕噜一转,“所以微臣所求,不是求陛下擢升吴与弼的名次,而是科举之后,让他去翰林院和国子监,让他一身才华施展在正确的地方。”

    朱棣还是不解,“你还是在自相矛盾,吴与弼有如此大学问,不经国治世,岂非暴殄天物。”

    黄昏摇头,“不,陛下您可能有所不知,吴与弼其实无心仕途,他更喜欢醉心于学问之中,在仕途上他就算施展出才华,也不过是如微臣叔父黄观一样,一世名臣而已,但吴与弼喜欢的事在学堂戒尺间,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点,微臣从他教导黄豆芽和黄豆苗上,就已经确凿了。你让吴与弼去仕途,大概也就得到一个名臣,但让吴与弼去翰林院和国子监,你将得到无数个名臣。”

    当老师时的吴与弼,虽然只有几个学生,但他神采飞扬。

    黄府黄豆芽和黄豆苗跟着吴与弼学习。

    除此之外,沈熙礼的三胎、吴李氏妹妹的儿子、赛哈智家的小兔崽子……都送到黄昏来蹭吴与弼的教学——吴与弼一概来者不拒。

    所以跟随黄豆芽黄豆苗一起学习的,约莫有七八个孩童。

    朱棣唔了一声,渐渐明白了黄昏的意思,“所以,你所谓的读书人种子,不是说吴与弼本身,而是说他利用他的学问,教导处更多的优秀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