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027 字 7个月前

沈家二房庶女,与沈家长房嗣女,绝对不是一个分量。

    真那要按照徐氏建议,不管对玉姐还是对沈家都是好事。玉姐的亲事也不会再高不成低不就,叫人为难,就可以在名门仕宦人家择优秀子弟。

    大老爷点头道:“好,我与二弟去信。他即便再糊涂,也晓得怎么对玉姐才是好的……”

    徐氏闻言,心中的浊气终于散了不少。

    沈瑞这里,并不知晓徐氏与大老爷的打算,只晓得徐氏出门会带了玉姐,有相看人家的意思。

    虽说他心里觉得玉姐还是小姑娘,可也晓得这个时候姑娘十三、四议亲,十五、六出阁是常例,便也不去啰嗦。

    过了正月十五,衙门里开印,大兴县衙贴出了告示,今年的县试开始报名了。

    京城是顺天府,顺天府倚郭宛平县、大兴县。

    京城从正中间分开,左半拉隶属宛平县,右半拉隶属大兴县。

    沈家二房在京入籍大兴县,因此沈瑞就要应大兴县的县试。

    县试是二月里举行,由县令主考,主考地在县衙大堂。

    待县衙贴出告示后,学子就可以去县衙礼房报名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青云路始(二)

    从读书识字起,一个儒童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到十六、七岁下场应童子试,有望成为秀才。资质好的可要提前几年,资质差些的考到三十岁还过不了院试的大有人在。

    不过即便过不了院式,只要能过了县试、府试,就是文童,可称“童生”,就区别与“民”、“民人”,见官可要有座。不仅面上体面,屁股也变得金贵,即便是犯了事,公堂之上也多给几分颜面,轻易不会打板子。

    京城首善之地,勋贵官员多,百姓也比地方上殷实,报名县城的儒童多。

    沈瑞所在的春山书院,先生们是提倡早下场的,因此戊班京籍的考生,在弘治十五年春就纷纷报名应童子试。

    因考生籍贯在京府各县,应试地方不同,告假离书院的学生也多了起来。春山书院平日里请假不容易,可每逢考期却是很宽松。

    沈瑞籍贯在倚郭的大兴县,县衙就在京城东南,并不需要出城,可沈三老爷还是建议他请假,在家接受三老爷的“小灶”。

    沈瑞从谏如流,自然无异议,因此便也随大流在书院里告了长假。

    因今年是会试之年,京城士子云集,考试气氛很是浓烈。

    同会试相比,县试就显得不起眼。

    不过这是科举的第一步,沈瑞又是沈家的希望,长辈们对于此事依旧很关注。

    至于为什么是三老爷盯着沈瑞应试之事,而不是王守仁这个老师,那是因为过了二月二,王守仁就携了继妻何颍之回乡“养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