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031 字 8个月前

    另有百顷田暂归县里,备各种应急事用,若有新设项目,再从此项拨付。

    百姓听闻,山呼青天。

    有乡绅耆老高呼要与沈青天盖生祠,沈瑞固辞,表示所有盈余银钱不若捐与积善堂,继续造福百姓。

    百姓更是感动,此后不知多少人家在家为沈瑞供了长生牌位。

    三日后,沈涟一家带着松江府一干织匠工匠抵达府城。

    鲁班学堂正式挂匾成立。

    此时节气已过了立夏,农人耪地也多结束,一时闲下来的百姓纷纷涌入鲁班学堂,有想学份手艺的,有想赚份工钱的,又有干脆就是家里想省口嚼用的,无论哪种,鲁班学堂来着不拒。

    沈涟暂代了鲁班学堂的山长。

    他也不含糊,走马上任头一桩,便是去游说了府城内几大商铺,签订了“委培”合同,代为培训伙计、账房、掌柜等人才。

    随后又去与造船大坞、陆家等海商签订了“用工”合同,定向培养造船、修船工匠,以及水手船工,学成即上岗。

    末了,他与雷家签订了共同研发山蚕茧绸织品,成品由陆家代销辽东与海外,得利三三四分成。

    同时,蓬莱织厂也在搭建之中。

    因府城建了朱子社仓,要向入社的百姓租赁织机,沈涟便准备将织厂化整为零,一方面收散户布匹,一方面在各坊单独设立小型织厂,只置几张、十几张织机,收坊中女眷来上工。

    其中又有涟四太太支招,让女工们在家门口上工,开工时间灵活,再雇上几个灶上人,只照管一顿饭食,其他时间则帮着女工们照看孩子,又或低价收衣物来洗,免去许多女工的后顾之忧,自然有更多手艺好的女眷乐意于出来上工贴补家用。

    这一套下来看得沈瑞也咂舌不已,也是服了沈涟夫妇的经商头脑。

    有些其实是他前世见过的,随口同涟四叔提了一句,他也不是事事都懂,许多都只描述了一下现象,提个点子。

    不想涟四叔却十分上心,研究了一套适合本土的法子来。

    想到沈涟一家就此常驻登州了,能帮他更长久些,沈瑞便也是干劲十足,加快推进他振兴登州的计划。

    而就在府城热火朝天推进各个项目时,大批流民抵达了蓬莱。

    第六百六十章 向海而生(一)

    论起处事圆滑老辣,王棍子当然比不过蛇信子出身的田顺,但他自带凶煞之气的面相和简单粗暴的手段,倒是意外的适合收拾流民中那些教唆领头的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