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章(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003 字 7个月前

    近两年河南又有旱情,一时流民也多了起来。

    沈瑞固然希望劳动力多多益善,但更希望河南这样的产粮大省变成大粮仓。

    温饱永远是一切的基础。

    百姓食不果腹还谈什么工业化,论什么发展!

    在没法从海外获得海量粮食时,提高本土粮食产量就是重中之重,是稳定一切的根本。

    因河南土地肥沃,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

    刘瑾若在此时竭力推进河南的田亩清丈,归田于国,归田于民,必将有大批粮食释出,于山东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众幕僚都振奋起来,商讨起如何在折子中不动声色提起河南粮米,在京中怎么想法子吹风影响刘瑾的决定——光他们在这儿分析没用,也要刘瑾真个如他们所料才行。

    乃至后续引豫粮入鲁、鲁豫交界设立官庄、推广新作物和优选粮种等等都拿来议一议。

    这边正商议着,那边忽有管事来报,山西沈珹的次子沈来了。

    那管事还小声道是看样子是一路快马加鞭赶来的,没有车辆,没有礼物。

    沈瑞一笑,这不年不节的,原也不是送礼的时候,这么急着赶来,只能是为着一桩事。

    田丰的书信只比檄文晚了半天到,沈瑞也是知道李熙与沈珹那行动的。

    这俩人搅到一起也没甚稀奇的。

    李熙原就是个投机心重的人,往山西去就是奔着立功去的,有了机会自不会放过。

    这个切入点也选得不错。

    晋王府、庆成王府,确实已让寿哥不满。

    庆成王府这些年出了多少幺蛾子,再想想当初流民进京恰是小皇帝刚刚登基,朝局未稳时……

    沈瑞也曾在给张永饯行时听过只言片语,猜想寿哥派张永去山西只怕不无探底晋王府的意思。

    李熙跟着张永,以他的聪明,想是看出些端倪来,如今挑得有藩王造反的时候一锅烩了晋王这支,算是稳准狠了。

    而李熙想选帮手,在山陕多半是刘瑾手下的情况下,选上好歹属于沈家人的沈珹也是顺理成章。

    沈珹做人一般,做官儿也无甚领土治民的本事,却是从没息了“上进”的心思,当初也没少钻营,如今在山西一呆多年未能晋升,想也是急的。

    两个都是立功心切,自然一拍即合。

    只是,自从分了宗,沈珹就远了族亲,只年节走走礼表示没断了亲戚罢了,沈瑾沈瑞婚事其妻儿更是一个也没到场。

    如今倒是肯把儿子派出来了。

    想来是对同李熙合作不安稳,认定沈瑞是天子近臣,懂得揣摩圣意,希望沈瑞能帮衬一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