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国家大事,在祀在戎,局势发展至此,无论是面对国外的压力,还是面对国内的局势,做为汉国继任皇帝的刘彻来说,他的历史使命中,必然包含了用战争打出汉家子民生存空间的任务。
而被汉景帝挑中继任皇帝的刘彻正好本性好战,可好战归好战,能不能发动战争又是另外一回事儿,继位汉武帝面临着极为尴尬的情况,祖宗们给他留下了能够拿来征战的人口和钱粮,但这份遗产,并没有那么好拿。
汉朝是真正延续起来的第一个大统一王朝,问题就出现在这个‘第一’上,后代的皇帝没有多少经验参考,非要说的话,都是学的刘邦那一套,即,有什么用什么,什么好用用什么,然后平衡、平衡、往死里平衡各方势力,谁大打谁,打到平衡为止。
可等汉武帝登基,他便尴尬的发现,势力大的异姓诸侯清理了,权大的功臣也熬死了,又起来的同姓大诸侯也被打没了,从朝堂到地方看着好像没敌人,但又处处都是敌人,更糟心的是,这些敌人又以柔和顺从的姿态出现,口中念着黄老,高举着祖宗之制不可违的理由,再加上窦太后尚在的名分,硬生生压了他七年无法掌握实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并没有成为傀儡,试探、韬光养晦、培养属于自己心腹臣子的事情他都在做,只是没有太大的,国家战略层面的动作而已。
分散的‘敌人’,侧面也说明他们并没有那么强大,当窦太后这个最重要的名分死去后,汉武帝便准备收回属于帝王的权力,但敌人,或者说臣子们可不愿意这么想,当即在大事上和皇帝杠了过去。
这件事,便是匈奴过来求娶和亲。
两个国家会不会发生战争,向来不是被和亲女子能够决定的,匈奴这次和亲,更准确的说和吕后当年被匈奴送求婚信羞辱一样,就是过来看看年轻的皇帝好不好欺负,这次匈奴竟要求娶真正的公主,汉武帝早就不想忍这口气,当即想拒绝和亲,征兵备战,打回去!
可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大臣,以这是高祖定下的国策为名义,以及匈奴机动性强、找不到人、打了没有收益、损耗太大等合理的现实理由,让汉武帝无奈放弃了决策,继续和亲。
放弃归放弃,但汉武帝心里极为不满,好在当时边郡出身的大行令王恢表示就是要打,而且还给出了当年对匈名将李牧的计谋,也就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李牧当年就是用这样的战法,成功杀死匈奴十万骑,也就是说,这样的计谋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是极为可行的。
于是,为了这场计谋,王恢精挑细选了聂壹这个读作豪强,实为走私商人的游侠,花费一年的时间博取匈奴单于的信任,同时,汉武帝又调兵遣将,将程不识李广调任长安,从他们身上获取应对匈奴的经验,同时进行考核,准备备战……
总之,这场持续了近一年之久的国家级作战计划,本应该板上钉钉,没有任何问题,可明明前面都好好的,最后的环节还是出了问题,让匈奴单于察觉出了异常,提前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