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96节(1 / 2)

她毫不怀疑,如果她出现在《逃生游戏》第一关的话,结局不会比邢凯和曾浩好到哪儿去。

    聂鸥揉着脑袋去想谁最可能是策划者,可想了半天,她还是猜不到,只能去看玩家们投票的结果。

    她内心更偏向于周衡,因为罗铠、黄力平和于楚是最初聚集在一起的玩家,周衡却是后来者。

    而投票的结果是——拾荒老人黄力平。

    聂鸥:“???”

    从观影厅内的嘈杂声判断,被震惊到的确实不止她一个。

    在电影中,黄力平的存在感确实很低,似乎他不该是那个会走到最后的人,可他同样展现出了历经沧桑的老年人的智慧,他在危难的时刻拯救过罗铠和于楚,把于楚从生死关头拉了回来。

    但此刻,于楚同样写上了黄力平的名字。

    聂鸥继续看下去,红唇只是发出怪笑,黄力平则在下一刻被送上了刑台。

    聂鸥已经懵了,而借罗铠之口,众人点出了黄力平被怀疑的原因——来自于第一关红唇对曾浩的提醒。

    第一关时,红唇讲述了无数规则,它大概想不到,罗铠是一个速记的天才,他可以将旁人讲述的其他消息全部消化干净。

    第一关唯独没有玩家间不可以相互触碰的规则。

    一行三人共同前往最后一关的小岛,这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玩家需要在岛上独自存活整整十天。

    “杀死你的对手,你可以获得生存下去的食物和药品。”

    聂鸥已经不知道这故事该如何到大结局了——周衡、罗铠和于楚三个人,她希望他们全部能活到最后。

    可惜《逃生游戏》重点在“逃生”两个字,游戏并不允许三个人同时活下去。

    或者说,游戏根本没有“逃生”这个选项,游戏设计的最初,策划者就是抱着让所有人死的目标。

    故事的最后,三人一起找到了游戏的漏洞,但结局却只有一个人能活下去——最后一个镜头中,深沉的海面忽然浮上来一道身影,是罗铠。

    于楚和周衡把生的机会给了他,在最后一关的小岛上,几人经历了无数折磨与风险,尝试了无数次,最终找到了通关的机会。

    ……

    电影放完的那一瞬,观影厅内一片寂静,但下一刻,几乎所有观众都沉浸在了对剧情的讨论中。

    哪怕已经放到了片尾曲,现场观众居然没有一个人离开。

    聂鸥发现,片尾曲之后居然还有彩蛋,是红唇和另外一群玩家的对话,游戏规则和《逃生游戏》相似,第一关的密室却是纯黑色。

    “难道《逃生游戏》还有下一部?”

    “卧槽,巨好看!我看《终极颤栗》的朋友刚刚一直在和我吐槽,笑死,我看《逃生游戏》都没注意手机。”

    “就是太容易激动,对心脏不好。”

    “好看啊,等我安利给我朋友。”

    聂鸥也难掩激动,把自己的观后感贴上了微博。

    她没看《终极颤栗》和《枪神3》,但她觉得,《逃生游戏》绝对是她这一年里看到的最精彩的电影。

    林济太会设置游戏环节了,很多细节她还没有看明白,聂鸥决定明天再来看一场。

    她忍不住嚎一声:“能不能给《逃生游戏》涨涨排片啊?”

    事实上,当聂鸥搜索“排片”这个关键词的时候,她发现,80%看过《逃生游戏》的观众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第一天的票房出炉后,“给《逃生游戏》涨排片”的呼唤更热烈了。

    因为——上映第一天,目前的票房排行是:

    第一名,《终极颤栗》,1亿5600万。

    第二名,《枪神2》,1亿1266万。

    第三名,《逃生游戏》,9217万,其中,《逃生游戏》的上座率在50%以上。

    第106章 票房

    “话说……《终极颤栗》这个票房是不是有点拉垮了?”

    “和《枪神3》对比看着还不太明显, 和《逃生游戏》一对比……《终极颤栗》的排片差不多是《逃生游戏》的三倍吧?”

    “才上映第一天,按理说票房不至于这么差啊?”

    “有没有可能是档期的原因?这个档期电影市场确实比较凉,能有两部电影破亿已经是院线努力的结果了。”

    “其实《终极颤栗》这个票房成绩倒不让我意外, 海外大片拍来拍去就那些内容, 不过《逃生游戏》的成绩是不是好过头了?”

    “因为《逃生游戏》是真的好看!!!强烈推荐有木有!!!”

    “新题材+超牛的剧情设定+超棒的特效, 我必须把《逃生游戏》安利给所有人!”

    在4月初这个不算热门的档期, 业内和观众们都认为《终极颤栗》可以碾压一众对手, 然而,票房的真实走势却并非如此。

    在本周上映的五部新片中, 排片率第一的《终极颤栗》上座率只排第三, 远低于《逃生游戏》, 也不如《枪神3》,眼下在票房排行榜上占据第一,靠的是30%以上的排片数。

    而观众们对《终极颤栗》的反馈也很直接——“难看。”

    “剧组尝试在动作片里挖掘出一些温情色彩,但遗憾的是,你大概可以在六七部电影里看到类似的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