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长公主此时已经盘算完毕,心里有数了。她微微一笑:“你们几个孩子,总是爱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那几家铺子加起来,不值上万把银子,起码也有七八千两了,作价六千卖给我,这哪里是显之一个少年人能做得了主的?万一他家大人回头知道了,还以为我仗着他们不在家,就欺负人家孩子呢。
“你去见显之,就说是我发的话,知道他如今为家里弟妹操心,又急着回乡去,想早日将那些铺面脱手,若他信得过我,我就打发人跟他签订契约,把他想出手的铺面全都买下来。三年内他若想要把铺面买回去,只管拿着契约来找我,我原价卖回给他,不会多要他一两银子。如此,他就算回去跟家里大人说了,也不至于被骂得太惨。”
这就是给了谢家随时可以反悔的选择余地。不过永宁长公主心里明白,谢家既然提出要卖产业给她,就绝对不可能反悔了。
马二公子与马玉蓉都没想得这么深,只觉得自家母亲的做法又公平又周到,可以说非常贴心了,都高兴地接受了。马玉蓉回了房就去给谢映慧写信。马二公子也另外打发人给谢显之传话去了。谢显之与谢映慧收到回音,心里对永宁长公主是更加感激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反悔的念头?
第二日,永宁长公主就派手下的心腹上了谢家的门,正式签下了交易的协议书。谢显之作为谢家代表,才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长公主的心腹便立刻从袖袋里掏出了银票,当场付清了款项,端得是干净利落。
这都是永宁长公主特地吩咐的。便宜她占了,对谢家她也会尽可能去关照。谢家兄妹用不了多久就要离京,何必让几个孩子苦等银钱?她堂堂长公主,又不缺那几千两银子。
除了付钱爽快,永宁长公主还给谢家兄妹提供了另一项便利:谢映慧的伤,一向是由长公主府的太医负责诊治的,从前大家都住在报恩寺里,来往也方便,如今各归各家,谢映慧就只能自个儿亲自坐马车到长公主府去见太医了,不但路途远,路上还可能会磕碰到伤口,多有不便。如今永宁长公主亲自发了话,让自家府里的太医亲自上谢家给谢映慧复诊,免去了她两地奔波的苦。
谢家兄妹几个顿时惊喜不已。
第571章 来信
谢显之很高兴。搬回珍珠桥后,谢映慧只去过长公主府复诊一次,他一路护送,别提有多担心她会碰着伤口了。
那日谢映慧从报恩寺返回东门外的小宅时,哭得那副惨样,给他留下的印象真是太深刻了。
如今长公主府的太医亲自上门诊治,谢映慧就可以舒舒服服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换药、包扎了,不必劳累也没有危险,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事吗?
谢慕林也觉得很好,不仅仅是因为谢映慧不必出门奔波,还因为长公主府的太医不是隔几日来一趟,而是天天过来。如此,谢映慧天天都能换上干净的新药,还可以请太医根据她伤口的痊愈进度来调整药方,对她的伤势更有好处。而太医每天也只是略坐一小会儿,差不多干完活就走了,连顿便饭都不在谢家用,他们谢家只需要付出一杯清茶就行,多省事儿呀!谢慕林决定回头等大姐的伤好了,就准备一份厚礼给太医送去,劳他这些日子以来费心了。
谢映慧就更不必提了,她本身就是受惠的那一个,自然更对永宁长公主感恩戴德。
兄妹三人心情都很愉快,可相比之下,他们的三妹妹谢映容,心情就不太好了。
由于她近日比较老实,又没了帮手,外头的人无论是薛四姑娘还是卞家,都没有主动上门来帮她的缘故,谢显之心情一好,便开了金口,允许她与卞大姑娘通个信,问一下那日事情的后续。
谢显之其实只是想让她正式跟卞家人告个别,并谢过卞太太负责任地一路送她回来。
但谢映容自个儿有私心,便在信里试探地问了一下程笃的病情,还想知道卞家人那日去探病后,宁国侯府方面有什么话说?如今程笃的病情是否已经好了?
她觉得,程笃的病若已经大好,宁国侯府没理由不上门来感谢她的救命之恩。如果他们忘了,她就让卞家去提醒他们一声。
卞大姑娘隔日就回信了。
信是送到谢家大宅门房上的,信使没见到谢映容本人,不过她本身好象也不强求的样子,把信给了蔡老田家的,就转身离开了。
这让谢映容看完信之后,想找个卞家下人问问细节都不成。
她心里有些慌。
卞大姑娘在信里也没说什么特别的事,主要就是提到自个儿家近日一切如常,听说谢映容回到家里了,就有些遗憾那回去报恩寺附近等太后车驾时没能与她遇上。卞大姑娘那日是被亲妈忽悠着留在家里了,她好象至今没回过神来,一直都觉得自己只是运气不好,碰上小弟闹腾,父母祖母又必须出门,只好由她留下来照看小弟了。她也知道谢家兄妹不日就要离京,自己却一直在帮母亲卞太太忙乎家里的事,也不知能不能抽出时间来给谢映容送行。她会尽量挤时间,但不敢保证,请谢映容原谅她。
为了可能没法给最好的朋友送行而赔礼,卞大姑娘随信附送了一只亲手绣的荷包,绣得一般般,但已经是她近期最好的作品了。谢映容以前夸奖过她的绣功虽不出色,配色却配得极好,还说绣功只需要练练就有了,配色的天赋却不是人人可得的。卞大姑娘深信谢映容会喜欢她这只近期的得意作品绣花荷包,因此特地送给她做念想,还嘱咐谢映容一定要给她写信。
谢映容觉得这都是废话,很没有耐心地一览而过,终于在信的后半部分看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
程笃的病情确实大有起色,除了谢映容那张药方的功劳以外,宁国侯的好友左御史还荐了一位曾经任过太医院院判的老大夫过来给程笃诊治。这位老大夫盛赞谢映容送出的药方,还说他自己开方,也差不多是这样了。不过有几味药材还需要调整,因此他把药方做了修改,让它更贴合程笃的病情。
程笃服了药后,效果立竿见影,好得比先前服了根据谢映容那张药方配的药时还要快,不过三五日功夫,就已经行止如常。宁国侯与程笃的父母都对那位老大夫感激万分,给他送了丰厚的谢礼。至于引荐有功的左御史,宁国侯同样也不会亏待。
看信看到这里,谢映容差点儿没吐出一口血来。
她知道那位老大夫是谁了,上辈子就是他治好了程笃!没想到这辈子她都截了胡,还是叫这老头子出了头!引荐老大夫的事,算在了左御史头上,其实根本就是左思云干的吧?!怪不得大姐谢映慧会说,近日又有程左两家继续议亲的传闻了。左思云父女推荐那位太医院前院判去给程笃诊治,分明就是要提醒宁国侯,别忘了两家的亲事呢!
谢映容恨极。她家世出身都不比左思云差,只不过是父母不在跟前罢了。就算程笃还是被那老大夫治好了,也是因为她给出的药方,病情才能有所好转,否则还不知要多受几天的罪!那老大夫上辈子都能把病重将死的程笃救回来,这辈子要治病情已大有改善的程笃,自然容易得很了!宁国侯府要感激老大夫与左家人,怎么就把自己这个真正的救命恩人给忘了呢?!就算真要因为救命之恩而提亲,那也该是自己排在左思云面前呀!
谢映容越想越委屈,差点儿哭了鼻子,只是想知道信后面还说了些什么,方才强忍着。
不过卞大姑娘说完程家表哥的病情好转之后,就没再多提这事儿了。她近日另有烦恼,事关她的父亲卞举人。
卞举人那日在报恩寺外见了四皇子一回,前些日子去探访一位亲戚时,遇上了一个乔家人,是四皇子的生母乔美人的娘家堂兄弟。他出人意外地向卞举人提出了一个建议:等过几年四皇子出宫开府时,需要几个信得过的王府属官,卞举人既是乔家远亲,性情又端正稳重,乔家人问他是否愿意在四皇子将来的王府中任职?
那乔家人透露了,是四皇子亲自向他妻子提起卞举人的,说见过一面,觉得是个老实的读书人。乔家人虽然对四皇子将来的王府属官空缺很感兴趣,但王府属官位置挺多,不差这一个,卞举人本就是乔家远亲,倒也不算是便宜了外人。
几年后的事,卞举人不需要立刻给出答复,便表示要回去考虑。但他回家后,将此事告知家人,卞老太太立刻就极力赞同他入王府任职。卞太太则觉得,先考一考会试无妨。四皇子还不满九岁,等到他出宫开府,至少是六年后的事儿了,时间都够卞举人考两回会试了。倘若他能考取进士功名,就算入王府,品阶也能高些。若不想入王府,亦有其他的选择。
可卞老太太担心,这种做法会让乔家人认为卞举人不够有诚意,将来四皇子嫌弃他怎么办?
婆媳俩因此起了矛盾,卞举人心里更偏向妻子的意见,却不敢公然反对母亲,事情就僵持住了。卞大姑娘见状,很为家人担心。
谢映容也很担心。她瞪着信上说卞举人被四皇子看中,可能会成为后者的王府属官的字句,真的要吐血了!
第572章 葬送
上辈子的程笃是如何发迹的?谢映容并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但她可以从江太太小程氏时不时的讽刺、抱怨与酸话里,探得几分内情。
程笃本来一直被继祖母和叔叔一家打压,就算有宁国侯支持,也迟迟未能找到好差使,出人头地。后来宁国侯病重,更加没法替嫡长孙出头了,程笃的处境也越发艰难。
他的父亲程信当初娶妻时,因受继母算计,是低娶了六品官卞大人之女的,但卞大人去世多年了,程卞氏只有一个弟弟,至今还是举人,根本没办法成为姐姐姐夫与外甥的助力,宁国侯夫人与程礼夫妻对他们一向很放心。
真正的转机,是程笃的舅舅卞举人考取了同进士的功名,却因为受姐姐姐夫连累,同样没办法谋得好缺。卞老太太就去求远亲乔家,想托乔美人与四皇子那边的关系,给儿子谋一个官做。恰逢三皇子出宫开府,需要人手。吏部安排王府属官时,见卞进士这位新科同进士还未有去处,便随手安插进了候选名单里。不久之后,卞进士就被委任为三皇子的王府典簿了。
这只是区区正九品的官职而已,让一个同进士去做,多少有些委屈了。但卞进士知道这是吏部的分派,也不敢要求太多,还安慰自己,这个官职胜在能经常见到三皇子,自己又是正经科举出身,文笔也不错,还是很有上进空间的。
乔家有人在吏部任职,虽然只是芝麻小官,但靠着乔美人的面子,旁人待他也客气三分,不过并没有谁真的把他当一回事。他虽然曾经向人推荐过卞进士,但也就是略提了一句罢了。对方没应承,他也就不再提起。他只愿意为卞家出那么多力了,后来见卞进士得了官,明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功劳,却还是在卞家人面前夸耀,这都是自己费了多少力气,云云。
卞老太太信以为真,特地送了丰厚的谢礼,后来卞进士告知母亲这是吏部分派的差使,与乔家无关,她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气得病倒了,本来就不大好的身体,越发虚弱下去。卞家便因此跟乔家彻底闹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