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将军夫人最初把外孙女儿李三姑娘送到燕王妃身边“教养”,只是想给孩子镀个金,免得李家随便嫁了她罢了。如今大约是发现外孙女儿在燕王府待了大半个月,还真学了不少东西,言行举止谈吐见识都大有长进,便不满足于只让她镀几天金了,就想把孩子再送到燕王府,认认真真学上一年半载的,将来兴许还真能说一门好亲事。
燕王妃心里其实也有些犹豫:“李三姑娘的性子挺讨人喜欢的。我有时候觉得日子寂寞,也想要个小姑娘陪我说说笑笑呢。”儿媳妇谢慕林是不成的,她闲着的时候,正是儿媳妇忙活的时候呢。再说,她接下来还想跟女儿、亲家商量开织坊的事……
谢慕林见状便笑道:“这有什么好纠结的?王妃想要见李三姑娘时,便打发人接她过来住两日得了,想必李家不会介意。”
第1338章 周三
李家当然不会介意。又或者说,还轮不到他们介意。
燕王妃刚刚跟镇国将军夫人透了个口风,后者就忙不迭答应下了这件事,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问起几时把外孙女儿送到燕王府去。至于李家人是怎么想的,镇国将军夫人完全没有放在心上,谅他们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燕王妃眼下还有事要做,暂时不需要小姑娘陪伴,所以接李三姑娘入府的日子就没有定下来。不过她回想起往年的习惯,估计等今年冬天头一场雪降下来之后,她就会变得比较闲了。到时候再给镇国将军夫人和李郡君传信,接李三姑娘进府,大冷天的窝在暖乎乎的暖阁里吃茶聊天,再教导小姑娘些诗书、针线,有说有笑的,那日子岂不美哉?反正到了腊月里,需要忙活起来的时候,她再把李三姑娘送回自己家去,也不费什么事。
镇国将军夫人面带遗憾地离开了燕王府。不过,外孙女儿能得燕王妃青睐,时不时接到燕王府去玩耍,于她已经算是惊喜了。她似乎已经可以看到外孙女儿在燕王妃的教养下,长成为北平城里最出众的大家闺秀的模样。就连将来的婚姻,燕王妃也会帮着做主吧?燕王妃能挑中的,必定都是青年才俊,与外孙女儿年貌相当,才不会象李家人那般,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只要能给李家带来利益,就胡乱往外许闺女!
永平郡主回娘家商量开作坊的事时,也听说了燕王妃有心要把李三姑娘接到王府里来小住的消息。她并不吃醋,反而很赞成母亲寻个乖巧的小姑娘回来时时作伴,哪怕是为了解闷也好。
虽说嫂子谢慕林也能给母亲燕王妃做伴,但嫂子这脾气,却不是那种嘴甜会哄人的乖巧小姑娘,况且嫂子还要照顾哥哥的生活起居呢,又要帮着打理王府中馈,甚至忙碌,所以,还是另外找人的好。
不过,永平郡主也建议燕王妃:“母妃也不是非得盯紧了一个李三姑娘,无论是咱们宗室本家,还是亲戚晚辈家的女孩子,只要母妃喜欢,看着顺眼,性情又乖巧听话,不会胡乱闹腾生事的,都可以接到王府来住些日子,陪母妃说说话。她们给母妃解了闷,母妃也能教导她们些眉高眼低,顺便抬抬她们的身价,叫她们父母在给她们说亲的时候更顺利些。这原是两相得宜的好事,别人家想必是不会拒绝的。”
燕王妃不由得哑然失笑:“我哪儿有这么多功夫照看一堆小姑娘?从前只有你一个,就够我忙活的了。”
永平郡主不以为然地说:“那怎么一样?我是您的亲闺女!您在我身上花费的精力自然不比旁人。就算是接了宗室、亲戚家的女孩儿进府小住,您对她们也不可能如对我这般用心。”她主动提了建议,“与我们王府走得近的那几家宗室,几乎都有女儿,当中也有性情好,讨人喜欢的。我出嫁之前,还跟她们当中的一些人交好呢!母妃您就看着挑人,喜欢哪个就接哪个进府。横竖都是自家孩子,有什么好外道的?”
永平郡主指的那几家宗室,近年来跟燕王府走得近,立场上已经与燕王一家十分亲近了,燕王也乐得提拔他们几家的男丁。永平郡主虽然觉得李三姑娘是个挺乖巧懂事的小姑娘,但感情上还是觉得本家的堂妹妹们更讨人喜欢些。
燕王妃对此倒没什么所谓。那几家宗室的太太时不时就会到她这儿来坐一坐,奉承一番,因此她对她们的儿女也颇为熟练。庶出的可能她没怎么见过,但嫡出的差不多每个月都要见上一两回。若真把其中几人接到王府来小住些时日,她们的父母是绝对不会拒绝的,兴许还会感到很荣幸呢!
不过她有些担心,大家热衷于把女儿送来陪她,是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她会为这些女孩子安排显赫体面的婚事似的。苍天可证!燕王妃认为自己完全不是那种喜欢给人做媒的性子,偶然替人说合一下,也就罢了,毕竟她确实知道不少青年才俊还未定亲。可若是每个前来奉承她的小姑娘,都指望她能为她们带来一位理想的贵婿,那就太令人头疼了。
若是她看好的青年才俊,不得小姑娘们以及她们的父母认可,那该怎么办才好?!她心里自然清楚,这些小姑娘的父母,对于“青年才俊”、“乘龙快婿”的定义跟她不大相同。而在她看来,军中就有许多不错的年轻俊才,却未必是什么家世显赫的贵公子。
燕王妃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谢慕林在一旁道:“这有什么?王妃愿意教导这些小姑娘,已经是帮助她们在婚姻市场上提高身价了,具体该说什么对象,还是要看她们父母的意思。婚姻大事,或是父母之命,或是自身意愿,谁还指望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长辈替自己做主吗?要是有哪个小姑娘是冲着一门好亲事才来王府的,王妃不搭理她就是了。又没许过什么诺言,难道谁还有脸哭哭啼啼,说她到王府来做过客了,王妃怎能欠她一个如意郎君?”
永平郡主一听就扑哧笑出声来:“嫂子这话说得有趣。正是如此!母妃爱接什么人进王府来解闷,都是他们的福气。他们不乐意就罢了,谁也没逼着他们非要来。可若是来了,就别以为我们燕王府欠他们什么。母妃若是来了兴致,有心要给哪个女孩儿牵线搭桥,那是您好心肠。可若您没这个想法,谁还逼您呢?真把您当成是媒婆了不成?!”
燕王妃也不由得笑了,笑完了才道:“我原也不打算接太多人进府。若真要寻个乖巧懂事又聪明明理的女孩子来与我作伴,除了李家三姑娘,我倒是对周家三姑娘还有几分兴趣。”
周家三姑娘?
谢慕林怔了一怔,才反应过来那是谁。
周老布政使第三个儿子的长女,如今随父母回了保定老家守孝去了。谢慕林依稀记得这姑娘,是个长相秀雅、气质文静的小姑娘,却挺有勇气的。当初徐夫人上门逼周家二房把宝贝女儿周四姑娘送给袁燮做外室,好笼络袁燮,图谋北方军权,周三姑娘和她的父母一同把徐夫人给骂出了周家大门。
周老布政使乃是老太妃的亲外甥,周三姑娘的母亲则是宗室女所生,燕王妃会熟悉也很正常。没想到,她竟然会如此欣赏周三姑娘。
第1339章 原因
燕王妃给女儿永平郡主与儿媳妇谢慕林解释自己产生这个念头的原因。
原来早在镇国将军夫人起意把外孙女儿李三姑娘送到燕王府中,想促成外孙女儿成为四皇子未来的侧妃却计划失败,还叫不忿被她忽视的徐夫人宣扬得满城风雨的时候,燕王妃就留意到了,是周家三太太写信给镇国将军夫人,说服后者改变主意兼改口,不再打四皇子主意,而是改而为外孙女儿的未来着想,顺道还反打了徐夫人一耙。
其实燕王妃当时也不是不恼怒的,更不希望有人觉得燕王府是他们接近四皇子的工具。但看到镇国将军夫人主动收手,还打击了造谣的徐夫人一干人等,便也对背后劝说有功的周三太太大有好感了。
周家本就是老太妃的娘家亲戚,与燕王府时有往来。但在周家几位老爷太太少爷姑娘中,燕王妃独独觉得三房一家还算靠谱。长房里的周雅正为人还罢了,只是才智有限,无力支撑大局罢了。可三房夫妻都是明理懂分寸的人,养出的女儿们也都聪明果决,而且还有行动力,能阻止二房做出错误的决定。若不是周三老爷脚上有伤,耽误了前程,他们这一房早就出人头地了,那样周家新一代领头人就不会是周大老爷这等优柔寡断的平庸之辈,他家兴许也不会沦落为徐夫人的工具,导致了今日的衰败了。
燕王妃把周三太太来信劝说镇国将军夫人之事告诉了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也觉得周三太太不容易。得知他们夫妻二人的往事,太后并不介意周三太太是兴平老郡王的嫡亲外孙女儿,反而觉得以她的出身,还能保持冷静从容,理智地做出决定,相当了不起了。这样的人倘若因为丈夫有残疾而断了前程,只能做一辈子的寻常士绅人家,实在太过可惜。太后娘娘还嘱咐燕王妃,倘若周家三房日后回北平,她能帮衬些,就帮衬一把呢!
燕王妃如今回想起来,也有心要帮周家三房一把。
算算时间,眼下已经是九月,转眼就是年底了。周家老布政使与老夫人的丧事都是在年底,周三老爷夫妻要守三年孝,但孙辈只有一年孝期。而周家已经分了家,长房未来多半会守在保定老家,全力供第三代最有出息的举人周雅正苦读,好让他在某年春闱一举高中,重新把全家带回到官宦圈子里去;周家二房分到了京城的产业,又一心想要借女求荣,大概率会迁往京城方向;周家四房的产业主要分布在通州,而三房则分到了北平内城的房产。再加上周三太太的娘家就在北平,还是宗室后裔,他们孝满后迁会北平居住,几乎是不用质疑的。
燕王妃打算要跟镇国将军夫人那边通个气,让后者写信劝周家三房在一年孝期过后便提前搬回北平来。周三老爷与周三太太夫妻俩可以继续闭门守孝,但两个女儿的婚事却不好因为守孝而耽搁太久。做父母的不方便出门为女儿相看,那又何妨把儿女婚事托付给信得过的亲友?燕王妃愿意把周三姑娘姐妹俩都带在身边,指点些规矩礼仪,再替她们相看一门靠谱的亲事。只等周三老爷夫妻俩出孝,随时都可以正式定婚、成亲。那岂不是比他们夫妻出孝之后再给女儿相看,要节省许多时间?
周三老爷腿上有疾,出仕已经不可能了,但他还有才智见识,他的妻子也是贤淑聪慧的女子。若能借着女儿的亲事,在北平城里重新找回自己的定位,最好是能给燕王府出一分力,那无论是对他们夫妻,还是燕王夫妇,都是一件大好事。
燕王妃觉得,如此一来,她也不用担心将来到了九泉之下,见到老太妃,会让老太妃失望他们夫妻不曾照看她的娘家亲眷与小辈了。
徐夫人那是意外,自己作的,不值得燕王府庇护。而周家人中有人品正直的人,燕王夫妇也照样会关照有加。
燕王妃一番话听得谢慕林与永平郡主都大点其头。她们能理解燕王妃的想法,也不觉得这是什么难事。永平郡主还笑道:“周三老爷虽说不方便出仕,但他年轻的时候听说学问很好,不然也不会有人说他是周家的千里驹了。他若回了北平,无论是做学问、开馆授徒,还是只做个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士林大家,都无妨的。永宁姑妈家的马姑父何尝不是人人敬重的书画大家?谁也没觉得马家人不考取功名做官有什么问题。等周三老爷离了周家的桎棝,却打出了自己的名声,他的女儿又都是实实在在的淑女、才女,母妃还担心会没办法替她们相看到好亲事么?”
而谢慕林则道:“我也听说周三姑娘是个明事理的好姑娘。若王妃接她入府,我必会把她与李三姑娘同样对待,绝不会怠慢她半分的。”
燕王妃听得笑了:“好,既然你们都没有异议,那我回头就给镇国将军夫人捎话了。时近年关,倘若周家三房有意回归北平,年前开始考虑、做准备,年后差不多就可以启行了,不会耽误事儿。”
接下来她们三人又讨论了一下开织坊的事。谢慕林开的那两家织坊运转正常,但毕竟开张时日还短,燕王妃虽有些心动,却还是想稍稍观望一下,免得自家开了新织坊,却抢了儿媳妇的生意就不好了。谢慕林觉得这种事没必要担心,不过是一两个织坊,一年能出个几千匹棉布罢了,随便一条船就能运走了。谢家就有商队,她还怕织出来的布卖不出去?
北平出品的棉布,也不代表只能在北平卖呀!九边重镇,哪一处不是人口繁茂?
不过,燕王妃想要谨慎一点再做决定,也不是坏事。谢慕林自然不会催婆婆干什么事,只说照燕王妃的心意来即可。
倒是永平郡主觉得有些遗憾,她还以为能跟母亲合办织坊呢,如今赚私房的渠道暂时中断了,她只能重新打起了跟嫂子讨论过的糕点铺子的主意。
谢慕林便告诉她,新的糕点铺子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是店里的白案师傅还在培训中,在他们学会十几二十种南北细点之前,铺子还不方便开张,请她帮着挑个好日子,若有得用的人手推荐,也多多欢迎。
永平郡主连忙打了包票:“这有何难?回头我去问问婆婆,袁家可有合适的人手。他们家在真定家大业大的,我就不信,找不出几个靠谱的白案厨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