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出了门,再戴上手套和兔皮小帽,围上兔皮围巾,即便是这样的寒风天,也不怕冷着。
陶竹刚换好衣服,黎荞便也进了房间,看陶竹已经穿戴好了,黎荞便道:“多拿些银子,今天要买不少书。”
“好。”陶竹应下,转身去打开钱箱子。
如今他家的钱袋子也升级了,由原本的布袋子变成了兔皮袋子,往兔皮袋子里装了二十个五两的小银锭,又拿了十贯铜钱,他这才把钱箱子盖上。
这时黎荞也换好了衣服,夫夫两人牵着手去了前院。
出发。
两个人紧挨着坐在牛车上,刚出了村口,便碰到了小五。
最近天气冷了,黎荞特意和王掌柜说了一声,让小五不用来的那么早。
反正点心和烤肠都不愁卖,晚些带回望月楼也没事。
和小五打了招呼,夫夫两人继续往前走,走了没几步,迎面而来的是一个车队。
这是真车队。
粗粗一数,足足有三十多辆板车,中间还夹杂着几辆牛车。
不管是板车还是牛车,上面都装着满满的红薯。
这是外村人来红薯作坊卖红薯了。
红薯作坊的第一批粉条,进入望月楼不到一天,就打出了巨大的名气。
五百斤粉条,不到傍晚就卖完了。
粉条如此畅销,红薯作坊的人信心大增,干活儿也更有劲了,做粉条需要用到红薯,庄丰收便如同玉米那般让三柳村各家各户抽签,用这种方式依次买村人的红薯。
红薯比玉米、小麦都高产,亩产虽然和黎荞上辈子时动辄六七千斤没法比,但也有一千四五百斤。
今年雨水足,一亩地更是有两千斤。
三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红薯,多的有五六亩,少的也有两亩。
村人的红薯看着很多,但六斤红薯才能做一斤红薯淀粉,也就是说,红薯作坊一天若是做五百斤粉条,那大概需要三千斤红薯。
这个速度绝对是高速,所以,上个月上旬,三柳村的红薯就被消耗干净了。
三柳村没红薯了,朱家村跟上。
朱家村才二十多户人家,他们的红薯消耗完了之后,便是黎大山舅舅所在的大河村。
把这第三个名额给大河村,完全是看在王桂花的面子上。
大河村的人很高兴,很感激王桂花和黎荞。
虽然说红薯作坊收购红薯的价格只是两文钱一斤,和市场价一样,但好歹给他们的红薯寻了个出路。
在红薯作坊没出现时,他们的红薯根本卖不出去,要么自己吃,要么喂猪。
眼下能换钱,那还要啥自行车。
况且红薯其实能卖很多钱。
若是红薯种的多的,比如说种六七亩的——这些人家之所以种这么多红薯,原本是打算喂猪的。
可现在能卖钱,没人愿意喂猪了,一亩地收两千斤红薯,七亩地就是一万四千斤。
一斤两文钱,那这就是两万八千文,也就是二十八两银子!
乖乖诶,从前只能拿来喂猪的红薯,现在却是能变成二十八两银子,这换谁谁不高兴?
这换谁谁不感激?
就算是种的少的,比如说只种了两亩地的,那也有四千斤红薯,能卖八千文。
那也是八两银子啊!
所以,大河村在卖了红薯之后,由村长出面,和黎大山的舅舅一起,带着大河村所有村人的谢礼,特意来黎荞家感谢黎荞。
大河村村人给的谢礼挺简单,每家出几个鸡蛋,几斤杂粮,几斤干菜或者是其他的吃的,反正都不贵重。
但聚在一起也挺多的。
黎荞原本不想收,奈何大河村村长非得送,他便把这些东西送到了红薯作坊,让红薯作坊的工人消耗。
红薯作坊那边因为工人不能和外界接触,所以有专人做饭,他把这些东西送过去,能抵工人好几天的口粮。
因为红薯作坊是村子里的,所以工人们平日吃的饭食都是他们自带的粮食,眼下有人送来好几天的口粮,他们挺开心。
于是就皆大欢喜,所有人都很高兴。
把大河村的红薯消耗完毕之后,黎荞就没有指定村子了,他让附近的村子抽签——
红薯作坊建立的第一日,附近村子就得到消息了,都盯着呢。
既然排不出先后,那就抽签。
这种方式不算最公平,但能省不少事,轮到某个村子了,某个村子便全村出动,一起把红薯运送到三柳村,人多力量大,而且还能避免争端。
不然的话,肯定会因为谁先谁后吵起来。
黎荞和陶竹两人发现了车队,夫夫两人对视了一眼,同时把脖子里的兔毛围脖往上扯了扯,好遮住半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