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记小餐馆[美食] 第134节(2 / 2)

    “哥,能别揉我的脑袋吗?明柚哥刚刚给我揉乱了。”徐池语气里满是无奈。

    徐淮笑笑,“我看看你觉得哪里不理解?”

    徐池刚刚在看电视上的老师讲解的有点不理解,才过来找他的。

    两个人在客厅里讲起了一道物理题,徐淮对弟弟已经自学到这个程度不觉得惊讶,徐池很聪明的。

    赵明柚跟张悬这会已经从厨房门口到里面了。

    徐小溪看排骨鸡爪煲已经炖的差不多了,这个灶还要腾出来炒米饭跟做泡菜鱼,还要炒个青菜的,算着差不多六个菜,一个汤,一个主食。

    “徐淮,你来一下。”

    徐淮应了一声,跟徐池说,“你自己算一下。”

    徐池头都没抬,看着题目嗯了下。

    徐淮到厨房门口就看到他们俩身高腿长的扎在里面,显得厨房里都小了不少。

    “小姨,什么事情?”

    徐小溪这边开始做泡菜鱼,热锅凉油,把捞出来的泡菜切段,煸炒出来酸辣味,再把鱼头跟鱼骨放进去小火煎炒,再把热水倒进去,盖上锅盖直接咕嘟咕嘟的煮起来就好。

    赵明柚跟张悬站在原地都看着锅里,一动不动的。

    徐小溪盖上锅盖就看到他们三个。

    “徐淮,你打开冰箱保鲜层上面,一个盒子里我放了两个腌制的鸡腿,你到奶奶家去烤制。”又跟徐淮说了一下烤制方法。

    徐淮哦了一声就去干活。

    赵明柚跟张悬脚下一步都不愿意离开厨房,眼睛不离开锅。

    徐小溪看排骨煲已经好了,砂锅保温功能很好,戴上手套给端了出来,桌子上放个垫子。

    “小姨,你告诉我,我来端,别烫到你。”赵明柚可是很想干活的。

    徐小溪本来就觉得砂锅的太烫,他们小孩子端着会不稳,“没事。”

    剩下的两个菜做起来就更快了。

    徐淮在赵奶奶家里烤鸡腿,他还没吃过,原本也觉得平平无奇,但透过烤箱的玻璃看,里面的锡纸包的不严实的地方可以看到鸡皮,上面的表层慢慢变得金黄,不知道是用什么料腌制的,随着温度逐渐变高,香味也跑了出来,他站在一旁不错眼的盯着。

    徐小溪这边最后是咸蛋黄炒饭,每一颗米饭上都裹满了蛋黄,米饭的香味跟蛋黄的香味在嘴里越嚼越香。

    这会才十一点,吃饭早的也才开始做午饭,但满单元都是各种香味,不用想就是二楼小徐家,毕竟刚刚她去菜市场买了一堆东西才回来,大家在楼下都看到了。

    任嗨嗨在楼下玩了一会皮球,就一直闻着香味。

    朱老师听赵嫂子说的徐淮今个过生日,那可不得好好的过上一回。

    张悬跟赵明柚洗碗洗筷子的没一会就把饭桌上都端上,泡菜鱼片看着是没放任何红油,但闻着味道就很想吃。

    张悬妈妈钱丽铃这会拿起来手机就看到儿子在家庭群里发得消息。

    “今天去徐淮家吃饭,徐淮过生日。”

    “看,小姨准备了好多好吃的。”

    下面就是录的视频。

    钱丽铃觉得这孩子真不靠谱,徐淮过生日才说,她给儿子发了五百块钱。

    张悬手机接连震动了几下,从兜里掏出来看到亲妈的转账。

    “妈,上次不是给了五千吗?够我花好久的。”

    钱丽铃前几天没去参加成家长会,但看到了老师发到群里的成绩,而且老师还给自己单独发消息说,这个成绩上一高没问题,她那个心里就跟喝了蜜一样甜,能上一高就能考上大学,老张家就没出过什么文化人,她男人也激动的不得了,俩人虽然不缺钱,给张悬也准备了不少家产,但还是希望儿子能自己立起来,晚上给儿子视频,他说了不少徐淮帮他的事情,他们当父母的都不在身边,对徐淮都很感谢的。

    “这是我给徐淮的生日红包,你发给他,告诉他祝他生日快乐。”

    张悬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他每天活的都很开心,基本上没啥烦恼,在没想努力学习之前就爱打游戏,不求上进。

    “好吧,我发给他,但小姨肯定不会要的。”

    钱丽铃看到儿子说的,叹了一声气,那人家要不要,跟你做不做是两回事,一点情商都没得。

    “没事,咱们得给,你记得给徐淮买生日礼物,知道吗?”

    “买过了,跟赵明柚一起凑钱买的。”张悬觉得自己还能不知道买生日礼物吗?

    钱丽铃也满意的关上手机,孩子越来越好,她在外面干活也更有奔头。

    徐小溪看这个鸭蛋真的很好,周爷爷自家喂的,蛋黄会比拿饲料喂的腌出来更香。

    徐淮按照小姨嘱咐的一点都不带差的盯着烤箱,到点后打开烤箱门都愣住了,上面滋滋冒油,香味里还有黑胡椒的味道,端着两只烤鸡腿,然后锁上门把钥匙还放在原来的地方。

    赵明柚看到徐淮端回来的两只大鸡腿,怎么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看着好香。

    徐小溪把米饭给他们几个直接就盛到碗里,自己就盛了半碗,也差不多正好盛完。

    “鸡腿好了吧,可以开饭了。”

    徐淮进来端米饭,“小姨,那个鸡腿好香。”

    徐小溪点头,“腌制了好久,一会多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