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765节(2 / 2)

    对于先帝的做法,当时真正掌权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并没有意见。

    明朝画院没有编制,再牛逼的宫廷画家也只能挂靠到别的部门,以此获得俸禄和福利。画家挂靠在锦衣卫部门,大概从宣宗皇帝朱瞻基开的先例。画家谢环曾被明宣宗授予锦衣卫千户一职, 画家吴伟曾被明宪宗授予锦衣镇抚一职。

    所以万岁要把擅长作画的文徵明塞进来锦衣卫,老文光会拿笔不会拿刀,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对这类人司空见惯,他这个部门主管领导没有意见。

    文徵明起初有些担忧, 自己会不会对锦衣卫和万岁的名声造成不良影响。事实告诉他, 他想多了, 锦衣卫里面的文科生、艺术生真不少,甚至还有工科生(军匠),是他少见多怪。

    谁说锦衣卫就一定穿着帅气的飞鱼服,在被人家屋顶飞来飞去、打来打去的?

    这是刻板印象!

    文徵明考科举屡次不中,如今他获得官职,虽然是挂靠的是武官行列,但这也算是一件好事情。他托人把妻子和三个儿子请来京城,打算在北京长期发展,做一个京漂。

    同时,他给朋友唐寅修书一封。

    【兄弟啊,我最近找到一个发达的好项目,第一时间就想到你。我们这里待遇很好,在北京包住,工资月结,年底还有奖金!我家有三个男孩子,东家答应我了,说让我家大儿进去北京国子监读书。要知道,全天下只有两家国子监,一家在北京,一家在南京。这可是名校啊,学位有多难得啊……】

    数月之后,收到信的唐寅:???

    朋友喊他一起去搞大项目,莫不是叫人骗了吧?

    “在京城能有宅子住,还能叫孩子去国子监?天上哪里会掉馅饼?”唐寅丢掉信纸,一脸“我不信”的神色,“肯定是骗人的,徵明这次肯定被人骗惨了!”

    眼见朋友被人骗大了,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唐寅这会儿没老婆没孩子,除了几位好友以外,一无牵挂。他重新捡起来文徵明的信,见朋友说人在京城,便打算冲去京城救人。

    啊,这是类似那种“我的朋友被骗去传销,我一定要拉他回来”的炙热友情!

    唐伯虎背起行囊,离开了自己的桃花庵。他一路往京城而去,随着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他察觉到百姓身上的衣裳越来越好。他原来并没有放在心上,国都的人穿得比小乡镇的好,这多正常啊。

    然而,他很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出城郊游的公子哥们瞧着是个鲜亮人,膝盖、手臂、甚至胳膊上却划开了巴掌大的口子。这些人骑马踏青,裤腿、袖口边都磨得起毛了。

    “真怪啊。”唐寅在一个城郊的茶摊上坐了下来,他指着远处游玩的年轻人,专门问卖茶的老翁,“伯伯可知这些装扮是为何?”

    老翁划开了盒子里的最后一根火柴,点着火,见有客人上门,正要重新烧开水。他身边的小孙孙蹦蹦跳跳的,讨要火柴盒来玩。

    小男孩眼巴巴地说:“祖父,火柴用完了,我要这个盒子!”

    老人看向唐寅,友善地笑了一下,他叮嘱孙儿:“你给客人装一碟茴香豆,等把豆子上了,我把火柴盒给你。”

    唐寅想要心中好奇,他见茴香豆被小孩端上来,并没有推辞。这么一碟豆子拢共才值五六文钱,他要是能打听到好多消息,值了。

    “客人,那些少爷们的这一身,叫做牛仔装,说是纪念开国皇帝的衣裳。陛下当年吃过许多苦头,衣裳破了,照穿……”

    老头一边说着,听得唐寅是津津有味。小孩从老人手里拿过火柴盒,又从兜里掏出来两个小空盒,跑到唐寅面前炫耀:“客人你是从外地来的吧?你玩没玩过火柴盒?我已经有三个盒啦,这个是武松的、这个是鲁智深,这个是李逵。唉,我想要一个及时雨的,可惜及时雨的火柴好难买到……”

    武松、鲁智深、李逵都是《水浒传》里面的人物,水浒在大明不说是家喻户晓,起码像唐寅那样的读书人是肯定看过的。

    “你缺一个及时雨宋江?”唐寅觉得有趣,他问孩子要来火柴盒赏玩,上面画着的梁山好汉画风有些熟悉。他觉得自己应该认识那个画师,但他一时间说不上来是谁。

    他跟茶水摊的小孩商量:“我给你画一张半人高的及时雨,你把这三个小纸盒换给我,如何?”在他看来,自己画的一张大的水浒人物画来换几个小盒子,绝对是他亏了。

    要不是他瞧着空盒子上的画有几分精巧,他才不会拿自己的画来换。

    谁知这个孩子竟然不答应!

    “才不要!”小孩抢回自己的火柴盒,做了一个鬼脸,“这个李逵可是我淘了好久,才淘换到的。外头卖的都是李鬼多,百十个李鬼里面才能出一个李逵!”

    萧靖卖李逵的火柴盒的时候,使了一个心眼。他让文徵明画了两张,一张是李鬼,一张是李逵。李鬼的数量是李逵的百倍,想要买到一盒画着真李逵的火柴盒,几乎要的是欧王的运气。

    “这个小盒子是叫做火柴盒吗?”唐寅不解地问,“柴火我倒是听得多,可是何为火柴?”

    卖茶的老翁提起滚烫的开水,冲到碗里,摆到客人的面前。老人冲着孙子喊了一句:“去,翻一盒新火柴出来。”

    小孩屁颠颠地把东西找出来了。

    老翁打开小盒,拿出来一根小棍子。他把棍子黑的那一头在盒子侧面划了一下,瞬间升起一抹火光。他告诉唐寅:“客人有所不知,这个就是火柴。火柴是京城火柴厂卖的好东西,比火折子好使。您要是想要买到便宜量大的火柴,从这儿往东再走三里路,去到厂子的门口,有一个小的门面,各家杂货铺都在那里拿货。”

    “厂子门口的火柴要二文钱一盒,能点亮五十次。如此算下来,不算贵。您若是买到的火柴盒上面有稀罕的画儿,城里有人专门收这个呢!”

    唐寅听得一懂半懂的,他问:“及时雨宋江就是那种稀罕画儿?”

    老翁身边的孩子抢着说话:“宋江的火柴盒能卖一百文!可贵了!”

    这算什么神奇的操作?

    饥饿营销?集邮流?开盲盒的乐趣?

    每一盒火柴拆封之前,为了保持干燥,火柴厂会在包装上多糊一层油纸。要想知道底下的画是什么,得买下来拆开包装才知道。

    大明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开盲盒的快乐,只要十块钱,就能买到一个火柴盲盒。

    唐寅在见到好友之前,被茶摊上的祖孙指点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发财之路”。他沿途找到火柴厂门口,一口气买了一百盒火柴。他蹭了城里杂货铺进货的骡车,顺利进入北京城。

    他按照文徵明在信里写的地址,找到了吱儿胡同的第三户人家。

    他敲门了。

    “叩,叩,叩。”

    开门的是一个半大孩子,大约八九岁年纪。这娃一看到唐寅,他认得人,飞快到跑到院子里喊人:“爹,唐伯伯来了,唐伯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