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70节(2 / 2)

大唐第一太子 时槐序 2537 字 6个月前

    李承乾与队友正做着热身。虽则昨日怀疑梦中“李明乐”已死,略微有点伤感,但他到底是心胸开阔, 乐观向上之人,并不会一直沉迷于负面情绪。

    梦里是否死亡并未确定,退一万步说,属于“李明乐”一生确实已经结束。那么他更加要珍惜属于“李承乾”的一生。

    所以睡了一觉起床,李承乾良好地调整状态, 再度元气满满。

    反倒是另一侧的李恪, 显得有些不大对劲。

    李承乾上前拍了拍他:“别紧张,就跟我们平时比赛一样。从前我们怎么玩, 今日还怎么玩。”

    李恪猛然回神, 扯出一丝笑容:“我知道。”

    “太子殿下确定让我们如以往一般玩?”

    说话的是个女子, 名唤高宝珠,是高句丽送过来的质女, 在长安两年, 如今大唐官话已经能流畅应对。半年前加入蹴鞠队, 这次抽签在李恪一队。

    李承乾歪头看过去:“此话何意?”

    高宝珠眨眨眼:“以往我们可赢过殿下好几回,今日这么大阵仗,若仍旧赢了殿下,殿下可别生气。”

    李承乾还没说话, 杜荷已然嗤声笑出来:“你当殿下是什么人?殿下最忌打假球的。只管发挥出你们的实力来。殿下赢得起就输得起。再说,平日训练,你们是赢过几回殿下不错,可殿下也赢过多次。咱们彼此彼此,今日谁胜谁负,犹未可知呢。”

    高宝珠看向李承乾,李承乾莞尔以对,没有反驳,便是赞同杜荷之言。

    高宝珠眼睛一亮:“行,殿下海量,我们明白了。”

    李承乾嘴角微抽。一场蹴鞠而已,至于吗,就算输了又如何?他又不是靠蹴鞠厉害当上太子的。唯有样样都不行的人才会因为某个方面输于他人而耿耿于怀。他出类拔萃之处那么多,需要在意一个闲暇消遣的蹴鞠项目?

    不过,他可以输,却不会轻易认输。体育精神发挥起来!

    李承乾扯了把杜荷:“走,我们再商量商量战术。”

    另一边,宋清走过来,将手中茶水奉给李恪。李恪看到他,面色倏然微变。宋清好似没察觉一样,余晖观望了圈四周,用唯有两人听得到的声音说:“小郎君该尽快平复心绪,不能让旁人看出异样来。”

    李恪咬牙瞪回去:“我知道该怎么做,不用你教我。”

    对于茶水碰都不碰,转身叫上队员离开。

    望着李恪的背影,宋清无奈叹气。拾翠悄悄走过来,一语说出关键:“你告诉他了?”

    宋清默认。

    拾翠咬牙:“他翻过年也才十一岁,你猛然告诉他真相,可想过他受不受得了?”

    “要不然呢?”宋清反问,“这几年他与太子相处如何你也看在眼里。你难道想让他在这份手足情谊中越陷越深?时日越久他知道后就会越难接受。这样对他没有半分好处。”

    拾翠哑然。

    宋清苦笑:“他总要知道的。前几年不说是因为他年岁尚小,怕他不知轻重漏了痕迹。如今他也有十一岁,该懂的都懂了。我相信目前的情绪只是他一时之气,等他冷静下来,他会看清局势,明白利弊。”

    他跟在李恪身边数年,看着这个孩子长大,若是可以,他如何不希望李恪无忧无虑的长大。可是不行。有些事情需要李恪来做,他们的计划需要李恪来执行。李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宋清看向拾翠:“你若当真心疼你一手带大的孩子,当真为你誓死效忠的公主着想,如今要做的就不是质问我,而是帮我一起劝慰小郎君,引导小郎君。”

    拾翠低头咬牙:“我知道。”

    她转身重新回到杨妘身边。杨妘笑着问:“同宋清说什么呢?”

    拾翠面不改色:“问问他最近提红的情况如何。”

    听此,杨妘坐直身子:“宋清怎么说?提红现在应该已经显怀了吧。前阵子恶心想吐的症状可好了些,胃口如何?若有什么想吃的,只管开口问我要。”

    拾翠失笑:“宋清说提红一切都好,过了前三个月,已不怎么恶心想吐了,胃口不错。宋清有俸禄,家中还有些产业,亏待不了提红去,主子便放心吧。”

    杨妘松了口气:“这就好。提红如今身子重,就不要入宫来给我请安了。你让宋清转告她,让她好好养胎。等她生了,我给她备洗三礼。”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下方蹴鞠场立刻沸腾起来。

    杨妘也不再与拾翠闲聊,聚精看起赛事来,一双眼睛笑意盈盈跟着场中的李恪转。

    “这边,把球传给我。”

    “杜荷,你往左,我往后。”

    “殿下,看球。”

    ……

    场上众人热火朝天,一群年岁相仿的小子们挥洒着汗水,此刻他们之间没有君臣,没有尊卑,没有长幼,只有共同的青春与年少。

    场外,观众们呐喊欢呼,响声震天,热闹非凡。

    角落里,少女与少年也看得津津有味,这二位不是别人,正是昨日在春风茶坊的兄妹。

    少女询问少年:“八哥,这场中还有女子。”

    “是。太子殿下的蹴鞠队不挑男女。不过寻常女子也进不去。如今在其中的皆是太子的姐妹,除此之外,唯有一人,乃高句丽公主高宝珠。”

    少女一顿:“高句丽?当年三国使团朝贺之后,余者皆回,唯独新罗大公主金德曼留了下来。后一年,圣人灭东/突/厥,此战震惊内外。此事过后,诸国纷纷表态。百济送了一位王子过来,高句丽送的却是公主,但非是一位,而是两位。”

    少年点头:“不错。还有一位在看台之上,圣人与皇后座下一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新罗金德曼,百济扶余瑾,高句丽高宝珍,与高宝珠是亲姐妹。金德曼扶余瑾高宝珍年岁都较大,太子殿下的蹴鞠队只招收与自己年龄相仿者,因而这些外邦之子中,唯有高宝珠合适。”

    说到此,少年语气中带了几分嘲讽:“高句丽是最后送人过来的。不论是新罗的金德曼还是百济的扶余瑾,都是有继承权的。唯独高句丽这两位,非但无继承王位的可能,还是庶出。

    “一大一小两位公主,高宝珍今岁十九,高宝珠今岁十一。高句丽此举打的什么主意,当谁不知呢。明着是送质子,实则是存着和亲之意。或是圣人看中了高宝珍,或是太子纳了高宝珠,只需成全其一,他们的目的就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