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92节(1 / 2)

轰!

    伴随着工人们的口号,一家铺子轰然向前倒塌,激起一片尘土飞扬。

    江县人看着那坍塌的街道,一个个眼睛都在发亮。

    扒掉旧城区,盖起新城区,咱这也算是亲自来见证‘江县蜕变’,一起跨进‘新时代’咯。

    接下来,撸起袖子干活吧!

    第89章 089

    ◎大豆棉花成熟,豆油豆皮豆腐、棉布棉袄统统安排!◎

    随着商铺街被拆除, 江县这场全民参与的城市建设,算是正式拉开帷幕。

    七月份的天气还是很热的,但架不住人们内心有干劲儿啊!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大家都觉得,今年夏天其实没有去年那么热了。

    六月底、七月初那几天,也就是秋种过后没多久,甚至还下了几场雨!

    虽然下了雨以后,路上一片泥泞, 还耽误了县城的项目。

    但那可是夏天的雨啊!

    对于地处西北、常年干旱的江县来说,实在太不容易了。

    人们猜测,是因为北部沙漠区那片奇迹树林,不仅帮江县挡住沙暴、狂风,让冬天变得温暖, 同时也让气候变得湿润, 不再像往年那么干燥。

    等再过些年,说不定江县还真能像是当初种奇迹树时候, 县太爷说的那样:冬暖夏凉, 绿树成荫,河水流淌,土地肥沃,甚至还会有水鸟来江县栖息。

    哎呦, 要是真到了那一天, 江县该多漂亮啊!

    下雨在家歇息的时候,大家都在商量着, 等今年秋天, 北边梭梭树成熟开始结种子的时候, 一定还得继续去种树。

    种树的甜头, 大家都尝到了,想要彻底将这片贫瘠之地变成良田沃土,种树绝对不能懈怠。

    不仅要种树,坎儿井也要继续挖!

    那些从井渠里流淌出来的雪水,不仅仅只是用来喝的水,用来浇灌田地的水,还是流淌在田野间的风景线,是各家各户喂养的鸭子们的游乐场,是用来肥沃土地、装饰江县的甘泉呐!

    想想前些年的江县,再看看如今,变化是真的大。

    因为有雪水滋润,坎儿井两侧的青草长势旺盛,甚至还有各种野花争相绽放,引来蜜蜂和蝴蝶流连。

    这就是对江县最好的装饰啊!

    现如今的江县人,哪个不是亲眼目睹、亲自参与了江县的发展和蜕变。

    唯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

    大家对于江县这片土地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人们越来越富裕,条件越来越好,也也不能忘本,江县也得跟着大家一起越变越好才是啊!

    下过雨以后,整个县区的燥热都被短暂清洗掉,整个世界一片干净。

    人们难得有个休息日,看着仿佛焕然一新的江县,突然意识到,好像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

    “我还一直念叨着,去北边种梭梭树,可冬天的时候,家里人想一起把房子翻新了。”

    “哎呦,我们村也是这样!坎儿井的挖掘现在已经停工了,大家忙着种地,种完地忙着去县衙上工赚钱,都顾不上咯。”

    “照这样下去可不行。”

    “可能怎么办呢,咱们日子确实好了,但感觉也越来越忙了。倒也不是抱怨忙碌,就是觉得,怎么忙都跟不上趟呐!”

    “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现在在县衙上工,但等过了九月农忙期,就得去辞工了。”

    “这么高的工资,你辞工干啥?”

    “我得申请开垦荒地啊!你最近忙,没去地里看吧?我们村人种的大豆,豆荚特别饱满,听说胡老爷已经提前开始出钱预定了,那价格是小麦的两倍!还有那棉花,哎呦,真跟花儿似的,最近已经陆续开始开花了,雪白雪白的,漂亮得很。不仅漂亮,价格还高,是大豆的两倍!”

    “那我家也得赶紧去申请开荒了,你家准备申请几亩?”

    “我家三口人,能申请九亩地,棉花大豆跟小麦错开种植收获,应该是能忙活过来的。”

    “吓!那就更没时间去挖坎儿井,种梭梭树了,而且以后连上工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说我愁啊,究竟是去上工好,还是去开垦荒地种植棉花大豆好?棉花将来能做衣裳,大豆能磨油,这些也都缺不了啊,要是去上工,反而还得花钱去买,不如自己种呢!”

    “唉,要是再有一些流民来咱们江县就好了。像是年初那时候,那些流民都缺衣少食,只要给口吃的就愿意干活儿。有他们帮忙,不管是种梭梭树,还是挖坎儿井,或者开垦荒地收种庄稼,都能轻松解决。咱们自己还能腾出时间,出门去上工赚钱。”

    “有道理啊!李家村不就这么搞得吗?要不是有那些流民,他们村哪能这么快就盖砖瓦房。”

    快速发展可不只有好处,同样也有弊端啊。

    落后的生产力,跟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之间,有着不可调节的矛盾。

    先前江县发展没这么迅猛,矛盾也就没那么明显。

    可随着陈庚年开始大刀阔斧搞城建,那些隐藏起来的弊端,全都暴露出来了。

    供不应求,导致很多人开始忙到过度疲惫、甚至生病。

    首当其冲就是大江村的砖瓦窑、北部矿区的采煤工人,甚至包括陈申陈老爷的水泥厂。

    大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