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克夫小夫郎 第111节(2 / 2)

    程姨娘农家女出身不会这个,也是林姨娘教的。

    其实卖绣手帕挣不到几个钱,村里有人用手帕,但都是粗布,没几个有花样的,绦子、头绳也是不稀罕的东西,做起来伤眼睛,岑越想着俩姨娘无聊,人生地不熟的,干脆借此教学,有点社交来往。

    别整日围着称心转,大人们把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压力也大啊。

    瞧吧,他家大崽有了小羊羔,这下忘了治病了。

    当天夜里,齐少扉黏黏糊糊哼唧:“越越~”

    岑越:……话说早了!

    作者有话要说:

    齐少扉日记25:越越是神医!【眼睛亮晶晶

    第63章 桃花乡63

    苏秀才的二儿子来教学了,如今十五岁,苏明开。

    “你们虽是只识字,但基础也重要,最主要是我大儿子才学不济,比他老子还不如,启蒙那会是拿着棍子打都不上进,让明开过去,他榆木脑子整日念书也没什么见效,不如去松快松快。”

    苏秀才原话是这么说的。

    末了又叹了句:苏家就没读书的根。

    苏明开跟他父亲不像,可能像母亲多些,身材高瘦,样貌算不得清秀,只是普通,但苏明开随着母亲皮肤白,加上多年读书下来,气度还是不错的。

    第一日上课时,岑越和二苗在会客院正厅念书,叫苏明开为夫子。苏明开当即说担不上夫子俩字。

    那岑越和二苗也不能叫名字把,最后就成了小苏夫子。

    他们一天就早上上课,大约是岑越吃过早饭后没多久,也就是八点左右,二苗会来,两人一道念,学半个时辰左右休息一盏茶功夫,大约十五分钟。

    之后就念到晌午。

    第一堂课是识字,之后就是练习写,一天认识十个字左右。

    岑越还好觉得不难,大盛的字和简繁体差不多,他写毛笔字难些,二苗就很吃力,第一天学下来,头昏脑涨的,记了第一个忘了第三个。

    “小越哥,这个字念啥来着?”姜二苗拿着作业本问小越哥。

    岑越一看,说:“亩,一亩田的亩。”

    “哦哦,想起来了。”姜二苗抓耳挠腮的想起来,继续去写。

    岑越好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有功底,学习就快,但二苗不知道,二苗觉得他聪明,其实不然,要是他十七岁才开始识字,也没拼音,死记硬背,估计也差不多。

    “你别急,慢慢来,记不住的话,咱们一天学五个。”

    “这不是拖累了小越哥你嘛。”

    岑越说:“我也觉得多了,今天十个我记着,明天再来十个,后天再十个,我也记不得了,贪多嚼不烂,还是五个的好,后头咱们学快了,再加。”

    二苗听到后天三十个,顿时头都大了,哪里敢坚持,忙说好好。岑越则想了下,要不要把拼音搞出来,这样好学……

    十一点多放学,二苗也不留下吃饭,背着书包摆摆手,说长峰来接他了。

    寇长峰和大黑就在门外等着。

    两人一狗便回家了。

    第二天,齐少扉就磨着越越一道上学堂了,他说:“寇长峰和大黑接二苗,阿扉要来接越越。”

    岑越:……这都要比吗。

    “别的小朋友有,越越也要有。”齐少扉很认真说。

    这话听着耳熟,以前逛府县,岑越拿这话哄阿扉说的,结果没成想用到了这里,只是——

    “你接我放学,怎么接到课堂上来了?”

    齐少扉露出小朋友的机灵劲儿说:“这样更快!”

    后来岑越就说,既然要接人,干脆都学字,反正上学识字是好事情,连着曹罗也来听,谁想识字都来。

    逮着小苏夫子一人薅了。

    小苏夫子被众人叫着小夫子,面上端着夫子稳重其实背地里是很高兴的。这是邹大夫后来说的。

    两人住在会客院的客房,一人一间,平日里吃饭是赵婶送的。

    正院吃啥,给那边送一样的。

    这日晌午吃饭,是一道炒青菜、一道炒鸡蛋,还有一道卤猪头肉,猪头大,一劈为二,给着姨娘院子里也送了一大盘,结果没一会,蕊红来了,端了一道点心。

    是花生糕。

    “程姨娘做的,最近地里花生下来了,正是吃花生时候。”

    岑越收了下来,尝了下,花生没磨太碎,还有颗粒,干炒了炒,口感是咸香的,还有米粉、面粉混着的,不像是吃馍,有些软弹。

    “这是桃花乡村里吃的花生糕,不过瞧着细致了些。”赵春花说。

    桃花乡家家户户种花生,百姓们糊口粮食,从来不是米面,都是杂粮吃得多,花生也是各种吃饭,糖舍不得给,最出名的就是咸香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