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韩小英 第137节(2 / 2)

    韩小英就又解释了一遍,完了还调侃他:“放心吧,你不在家,睿睿替你看着我呢,我跑不了。”

    “你想往哪儿跑?”谢平安笑道。

    “我哪儿也不跑,这辈子就赖上你了,你撵我都不走!”

    “放心没人敢撵你,你们怎么又买店了?钱够用吗?”

    “够了,你的津贴跟奖金我都没用上,不过我算是发现了,我手里就存不住钱,年前好不容易攒了两个,今天一下子又给花掉了大半。”韩小英握着电话机坐到沙发上。

    睿睿很有眼力见的给她倒了杯水放到手边,她刚从外面回来口正渴着呢,便拿起来喝了几口。

    “媳妇,你们这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了?”好家伙,短短两年已经四个店面了。

    “还好吧,大学城附近人群密集,后街就是再有几家饭店生意也一样好。你今天怎么样?还顺利吗?”

    谢平安换了军区,什么都要重头来,韩小英不太懂部队上那些事,也帮不上忙,只能关心几句。

    “挺顺利的,不要担心,我应付得来。李爱国他们几个你见了,可都还行?”谢平安跟他们好几年没见了,退伍回去说不定性情就变了,他是好心帮着他们解决工作,但也不想给自己媳妇找麻烦。

    韩小英道:“暂时我看着还行,都是勤快朴实的人,别的等以后就知道了。”闹幺蛾子她也不怕。

    “我下午跟李伟明打电话也说了,叫他不用特殊对待,该如何就如何。”今天一但给谁开了特例,以后有事的话就难处理了。

    “知道了,谢师长,没事儿你早点休息吧。”

    “媳妇,我这周末可能回不去了,下周回去。”

    “好。”韩小英挂了电话。

    睿睿眨着眼睛看着她:“妈妈,师长是很大的官吗?”

    “也不算很大,比你这个班长也就大几级。”睿睿是他们班里的班长。

    “哦,我还以为爸爸是大官呢。”

    “怎么了?你爸爸要是大官你就觉得很意不成?”韩小英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儿子。

    睿睿摇摇头:“我们班乐乐她爸爸是厂长,很多同学喜欢她,连老师也喜欢她。”

    “乐乐学习好吗?长得可不可爱?”

    “学习比我差点,长得还行吧,没有妞妞可爱。”睿睿想了想回道。

    “那老师跟同学有不喜欢你吗?”韩小英继续问。

    一旁的谢良玉已经放下了手上的棋谱,看着睿睿,想听他怎么说。

    “没有,老师第一喜欢我!我是班长,同学们也都喜欢我!”睿睿骄傲的挺挺小胸膛。

    “那不就得了,老师跟同学喜欢乐乐是因为她可爱听话,学习又好,跟她爸爸是不是厂长没多大关系。”

    韩小英从来没跟睿睿学校的老师透漏过自家男人的级别,睿睿也不知道,她刚才讲电话一时给忘了,以后不能当着孩子面说太多,孩子还小,有些事没必要懂得太早。

    睿睿点点头:“妈妈,我知道了。”

    谢良玉摸摸他头:“好了,你爸的事对外要保密不要问,过来跟爷爷下会儿棋。”

    谢良玉就这么把话题岔过去了,睿睿也听话的再没多问,跟爷爷下起了棋。

    韩小英起身进了卧室,今天出去了一天,好多事还没做呢。

    次日,韩小英吃过早饭,收拾好了家里,就送睿睿去文化宫学口琴。

    母子俩手牵着手刚走到胡同口,就见一脸憔悴的常自在过来了……

    第153章

    见到韩小英母子, 常自在先点了下头:“嫂子,带孩子出去啊?”

    韩小英“嗯”了一声,不想跟他多说, 牵着睿睿走了过去。

    常自在转身看着她的背影,犹豫了一下, 还是大声道:“嫂子, 听说表哥调到京城了?恭喜啊。”他也是最近才知道的,谢平安年前就调动京城军区了。

    还有正月初三那天田家人聚会,田家所有儿女都到场了,京城的很多世家都注意到了, 有人还私下还议论,田家是不是要有什么动作?还是老太太身体不行了?

    常自在猜是前者。如果是老太太身体要不行了, 韩小英可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松,早去田家守着了, 他也是听常家的长辈们说的,田心媛今年六十岁生辰,田家人回来为她庆生的,应该还有别的事。

    可惜, 他连见一见田家长辈的机会都没有,谢平安跟韩小英是他目前最容易接触到的“田家人”。

    尽管不太受他们待见, 常自在还是不想轻易放弃, 逮着机会就想试一试, 看能不能拉近一下关系。

    韩小英头都没回, 她冷声道:“这个跟你没关系,不要瞎打听, 还有我不是你表嫂, 不要乱叫。”这个常自在, 脸皮真不是一般的厚,说了几次了还是跟牛皮糖似的黏着他们,功利心比杨红玲还重。

    是,想出人头地她理解,可不脚踏实地总想着攀关系,利用别人去走成功的捷径,是那么好走的?

    韩小英赶时间送睿睿去文化宫上课,她说完也没管常自在的脸色如何难堪,领着睿睿紧走了几步,很快就出了胡同,来到附近的公车站点。

    时间刚刚好,一辆公交车正缓缓的开过来。

    上了车,睿睿挨着妈妈坐到靠窗一侧的座位上,刚过了早高峰时间,车里人不是太多。

    “妈妈,刚才那个人是谁啊?”

    “咱们胡同杨爷爷女儿的丈夫,跟你田太太家有一点亲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