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348节(1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2281 字 6个月前

山区就比较落后了,均州与金、商一样,刀耕火种的比例很高,耕作技术非常落后,与山南西道的巴南诸州比较类似,蛮、獠众多,民间信巫鬼,风气与汉地差异不小。

    郢、复等州,开发得也不错。但潜力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原因无他,人口太少。

    但土地众多,水量丰沛,只需整饬一小块地方,灌个万把顷地,就能养活全州百姓了。

    可真是一块好地方啊!

    折宗本骑在战马上,以他处理政务的经验而言,这里发展的潜力极大,但需要花费巨大力气开发整饬。

    之前请教了一下幕僚,得知“汉南诸郡,常患江水为灾,每至署两漂流,则邑居危垫。”

    不过那是百年前,现在看来,情况好了很多。至少有部分地方的水利设施完备起来了,如果继续开发的话,焉知不是一块钱粮重地?

    户口增多以后,就继续向外开发,乡里村落渐渐变多,感觉比关中更有前途。

    不过还是老问题,南方人太少了,不如关中、河南、河北稠密。

    “派往宜城县的使者回来了没有?”折宗本扭头问了一句。

    谷城令敬道一夹马腹,马儿飞快地奔了出去,他吓得面如土色,大呼小叫。

    军士们轰然大笑。

    两名骑手一左一右追了上去,忙活一番后,拉着敬道的马缰回来了。

    “回折帅。”敬道喘了口气,脸上满是后怕的表情,只听他说道:“尚未回来。”

    使者是他派出的,敬家老仆,经常参与机密之事。

    “这江汉之地,奔马速度竟远不及关北。”折宗本叹道。

    水网密布,沼泽众多,老林子随处可见,驿道破败不堪,且少得可怜,出行多靠水路。折宗本打了一辈子仗,算是见识了。

    将来若攻南方,还是得靠步军取胜。可能还需要水师,襄阳就有一支,但北方也就朱全忠的水师规模最大。

    女婿多年前建过所谓的水师,但至今只有两艘船,也就只能抓一抓逃税的商徒,派不上大用场。

    “敬县令可愿随老夫去唐州?许你比阳令之职。”折宗本突然问道。

    “求之不得。”敬道喜从天降,自然连声答应。

    谷城已经开门迎降,虽说在这个年月实属寻常,但终究让上位者心里不喜。比阳是唐州首县,能去那里当官,自然比继续留个谷城要好。

    不过为何是唐州?

    敬道眼珠子转了一圈,心里不断品咂这句话的意味。

    “汴州敬翔,与你可有关系?”折宗本冷不丁地又问了一句。

    “自然没有。”若非马术不佳,敬道都要指天发誓了:“敬翔自称平阳郡王敬晖之后,然多半是冒称。河东敬氏族谱,并未有此人之名。”

    折宗本点了点头:“朱氏老奴,料想也不是名臣之后。”

    敬翔这人,做事也太勤谨了一些。经常夜不能寐,忙到很晚,朱全忠都劝他休息,敬翔自言在马上可以稍稍休息一会。

    为了公务忘记吃饭,那更是家常便饭了。

    朱全忠还经常发脾气,别人不敢劝。敬翔不直接劝,而是迂回启发,从不相干的小事讲起,让朱全忠自己醒悟。

    做事做到这种地步,让人叹为观止。

    这种人,若是自己下属,当然很好。可朱全忠是女婿大敌,折宗本自然不喜,唤他一声“朱氏老奴”,很明显地表露了他内心的看法。

    “若襄阳之事顺利,老夫便要去比阳了。”折宗本感叹了一声:“劳碌命啊。”

    唐邓随节度使,嘿嘿,这节度使是那么好当的吗?

    怕不是甫一赴任,三州之地就战火熊熊,无月不战,无日不攻,折氏子弟,又有几人能活到最后安享富贵呢?

    “襄阳之事?”敬道抬头看了看远处高大的城郭,开始了疯狂脑补。

    折宗本懒得管他在想什么,他现在的目标是赵匡凝。

    小江口之战俘获了一万七千众。折宗本将其中临时征召的土团乡夫放回去了,实在没啥用,都是农闲时训练的田舍夫。枪术、箭术水平很一般,他根本看不上。

    剩下的都整编了起来,目前威胜军已经膨胀到了两万人,其中步军一万八千,骑兵两千。

    人数是大大膨胀了,但战斗力却断崖式下跌。不光是山南东道降兵本身技艺荒疏的因素,也有人心未固的影响,还需要时间整顿。

    “抵达襄阳城下后,立刻扎营。”折宗本下达了命令。

    ※※※※※※

    “雀儿你还敢来见我?”襄阳赵府内,赵匡凝看到孤身前来的赵岑,勃然大怒,道:“你也是赵氏族人,为何降夏贼?先父在世时,可亏待过你?就连汝妻,亦是先父帮忙说上的,你怎么敢降?”

    “大厦将倾,非人力所能挽回。”赵岑面有愧色,但还是说道:“叔父,我入城之时,见城内行人稀少,百业凋敝。稍稍一打听,方知前些日子,城中豪富权贵,已经大车小车出城躲避。此等祸乱人心之举,叔父为何纵容?是不愿耶?还是不能耶?”

    赵匡凝语塞。

    从小江口惨败而归之后,本就应该立刻召集人马,将城外粮草运进来,将百姓疏散,做坚壁清野之举,然后紧闭城门,一心死守,待敌自退。

    可他一样都做不了。也就得知夏贼骑兵出现在襄阳左近之后,才勉强关上了城门,为此还惹得很多人不满。

    城内但凡有点影响力的,基本都在得知消息的当日就跑出去暂避了。他们知道夏贼不胡乱杀人,也就四处派捐,损失点财货罢了,这都是小事。

    相反,如果留在城中,一旦大军围城,日夜猛攻,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