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欢 第651节(2 / 2)

再生欢 八月薇妮 1755 字 8个月前

    乔小舍丁镖几人无法无天,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只是听闻是元学正动手杀人, 监生们却多半不能相信。

    毕竟元如璧品性端直,这是有口皆碑的,他素日对于监生都是一视同仁, 多加照料, 很是耐心温和, 当得起“学正”两字,也无愧“师长”之称。

    监生之中不少人都对元白甚是敬重仰慕, 比如谭珣, 就算是黄鹰杰,也对元如璧敬爱有加, 甚至不惜为他自戕以护之。

    如今乔小舍几人都不在国子监, 那些监生们商议之后, 便去寻找俞太息。

    他们想替元如璧分辩, 他们认为这其中必定有什么误会!也许是……国公府他们故意地针对元学正。

    监生们恳请俞太息做主, 别冤屈了元如璧。

    俞监丞面对来请愿的监生们, 面上平静应对,心中未免不一声叹息。

    正如俞星臣所见,俞太息之前确实察觉出了元如璧的异样,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元学正,也不愿这样的人物就此毁了,所以想要竭尽全力,把元白从这个混沌复杂的局面中拔离出去。

    可惜,元如璧并未领情。

    也许,只有当事之人自己清楚,他早就不能回头了。

    俞太息告诉了俞星臣,元白的出身。

    原来他确实不是那元学儒的亲生儿子,而是被收养的。

    据说有一日,不知是什么人把元如璧放在了元家的大门外,元学儒早年娶亲,曾有过一子,奈何命短。

    此后只醉心于书本,并没有再娶妻。

    门口那孩子不过四五岁,看着十分机灵,长的又粉妆玉琢,身上只有一个字卷,写着“如璧”两个字。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如璧如玉,高洁清白。

    这正更适合了元学儒之心意,当下就叫这孩子跟了自己姓,认作公子,并且起名“白”。

    元如璧确实天资聪颖,被元学儒精心教导,十二三岁上就在本地薄有名声。

    很快考中了秀才,历经科考,扶摇而起,到了京城。

    竟在年纪轻轻之时,就成了国子监的学官。

    本来都以为是前途无量之人,却没想到……

    薛放问俞星臣:“那个滕玉,是元如璧什么人?”

    俞星臣道:“应该系父子。”

    薛放道:“既然是父子,怎么就会分开呢?”

    俞星臣目露惋惜之色:“那滕玉是梨园中人,下九流的身份,朝廷的律例,他们的子孙,也同样是贱籍,是无法科考的。”

    老滕虽是梨园中的翘楚,但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跟他一样,如此庸碌无为,被人低看一眼。

    他唱念做打,迎来送往,自然有一番识人之能。

    老滕选择元学儒,必定也是精心挑选比对之下的决定,一来元学儒品行靠的住,二来他是饱读诗书之人,三来他是孤老,膝下无子……见了元如璧那样聪明,自然会尽心教导视若己出。

    老滕是尽其所能,为元学正谋一份正经出路。

    他确实做到了,而且他看的很准,元如璧的成就,足以让他引以为傲。

    只不过他年纪渐渐大,恐怕是思念儿子之情无法按捺,于是才上京找寻。

    在国子监里谋一份门房的差事,也不过是为每天能够看到元如璧罢了。

    为此,也甘愿受尽冷眼,却仍笑脸相迎。

    可惜……天不从人愿。

    竟成人间惨剧。

    薛放想的是,其实刘博士说滕玉也积攒了些家财,倘若他不把元学正送人,元如璧又将怎样?

    薛放道:“他只管以为那样做是为了元如璧好,却想不到孩子离开父母,是何等心情?虽以为元如璧年纪小……可他未必不清楚那种被抛弃的滋味。”

    薛放原本不懂元如璧为何竟那么凶狠地辱骂老滕,说了这句后,心里却依稀明白了他当时的心情。

    元学正并非愚人,他必定是看出了什么。

    四五岁也不算很小了,自己的出身难道就完全忘了?

    被抛弃了的孩子,心中是何等的痛苦愤懑,所以才会口不择言,骂的越狠,其实他心里越是难过。

    先前薛放跟杨仪说的那句如“老子骂儿子”一般,竟也是歪打正着了。

    俞星臣摇头。

    薛放问:“你又有什么说法?”

    俞星臣道:“滕玉这么做,是有他之苦衷的。你只觉着他有些家财,总能保住自己跟儿子衣食无忧?”

    “不然呢?”

    俞星臣望着窗外簌簌而落的雨丝:“各行有各行的规矩,他是下九流的人,又有名声,你真以为元如璧跟着他身边,会摆脱贱籍的身份,会离开梨园安生度日么?滕玉能在那一行熬出头,什么光怪陆离的没有见过,他当然是知道这条路不能走……因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所以宁肯狠心送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