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10节(2 / 2)

    走在路上,陈延漫无目地逛着,走着走着,他发现自己居然到了江南坊市这边,现下是下午,初夏无雨,坊市的规模便很大了。

    他吃了一家许久许久之前吃过一次的酸辣粉,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养生了很久,这种重油重辣的东西一入口,陈延竟然被呛到了,好在习惯了一会儿,总算是满头汗地把它吃完了。

    嘴唇有些肿大,陈延离开了酸辣粉摊子,有些后悔了。

    看来,有些东西,只有年轻的时候能去尝试,嘶,不知道叶问上次陪着秀秀来江南送年里有没有来吃这个,以前,最喜欢吃酸辣粉的就是他了。

    思绪乱飞,走了一会儿,陈延发现自己竟然走过了两个陈记小摊,他们的生意都挺不错的,垂头烧烤,所以并没有看见他。

    边走,再算了算自己的探亲假,礼部根据各位官员的籍贯、家乡,开不同时间的探亲假条,他就六十天。

    准备东西决定出发花了两天,乘船虽快,也用了十天左右。

    现下假期也就剩了四十七八天,这里还要预留半个月的时间返程、外加在京城里准备好入职翰林院,这么一减,他便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月内,还要回一次川安县,因为上头在他考取进士之后,批了一笔进士牌坊费,族里要给他立一块进士牌坊,除了必要的事,还有必须要走访的人。

    入职之后,便是正式官员了,今后年假的时间也不长,未来若不在翰林院,外放了……车马不便,且调令的时间也难料。他不再是自由之身,也不知道还能回来几次。

    所以,来都来了,有些面不见,是会抱憾终身的。

    想到这里,陈延还是快点回了家,他准备在家里列一张表,把拜访的人和拜访的时间安排好一下,他得提前下帖子。

    是以,陈多富夫妇和大伯一家回来的时候,恰好瞥见陈延在书房内。

    大伯当即就大夸特夸,“不愧是进士!我从小就看出来了,康哥儿爱念书,那么小小一个的时候就坐得住!”

    陈延马上出来同亲眷问好,“大伯,伯娘,许久不见,你们还和以前一样精神。”

    大伯娘听了立刻笑着捂嘴,“康哥儿许久不见,恭喜你中进士了!听你娘说,你过两个月,就要去京城做官了?”

    “是,不过只在翰林院,做一个小官。”是一个他都不怎么听过的官位,以前看小说,主角基本都是当了翰林院编修,他这个检讨,目前还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那不管,再小也是官,再说哩,天子脚下,什么官都是香的!

    陈多财见大家聊得开心,又道:“爹娘好像还在外头,我跑一趟,去把人给叫回来!康哥儿回来了,他们肯定高兴得很!”

    他小跑着去的,没多久,就跑着回来了,后头是两个头发斑白了一片,但健步如飞的老人家,老陈头穿得簇新,手里还拿着陈延以前买的烟枪,老太太穿了个蓝色,沉沉的那种蓝,显得十分体面。

    但陈延看二人没有看衣着,而是直直望向了他们的脸。

    岁月从不留情,年纪大了,爷爷奶奶脸上的肉都挂不住了。

    “康哥儿!”

    老陈头笑得嘴巴都合不上了,“你回来了!”

    周围人满是笑意看着他,似乎都在庆贺他的回归,陈延像是泡在一坛温温的蜜水之中,他道:“是啊,我回来了。”

    夜里自然是一顿丰富的团圆饭。

    -

    陈延回家之后,基本享受到了家里的最高待遇,中年辈的人尚能脱手,但老一辈的人简直不想让陈延的目光移开,老陈头听着陈延讲了一遍又一遍他在京城参加会试的故事。

    他听不懂,但边听,眼睛散发着光亮,道:“我就知道我的孙儿一定能成!”

    “那天我做梦都梦到了哩,你成了个青天大老爷!”

    陈延压着老爷子的手背,“会的,以后着不会是梦。”

    陪着亲人的时间什么也没做,就过的很快很快,十天几乎一眨眼就过去了,即使再不舍,陈延也要忙起来了,先去拜访了一下本届还没有走动的‘提学’,感谢大人昔年给的手写拜帖。

    然后是按照惯例拜见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很客气,见了陈延后还送了一些银子当做嘉奖。

    这种场景给,且数量不多,陈延没有一条路到黑,死活不受,很知礼的以小辈自居,聊完了这一场。

    接下来就是在江南的同伴们,除了吕思然之外,还有程瑞和邱夫子。

    但不巧,陈延上门拜访的时候发现邱夫子出游去了。

    他不禁感慨,先前老邱还说自己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结果这种路况说走就走,也很任性啊。

    此番回江南,大山和二树被他留在京城看家了,本来还想跟邱夫子说一下大山被自己收为己用了……嗯,现在跟管家说应该也是一样的!

    管家认识陈延,得知他的来意后很快给了他一封邱平留的信以及和大山签订的契约。

    “夫子大约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大人也没有说,只将约莫是年内。公子此番中举,大人知道了一定很开心,您也不必担忧,老爷常常写信回来,今年年内,他大概会去一次京城,那时便可再见了。”

    人不在,陈延也无法,只能回家了。

    那么,他在江南的最后两站,便是岳山书院和程瑞家了。

    书院陈延放在了前头,作为从书院走出来的举子,陈延拜见了山长和当时几位教过他的夫子,大家都很高兴他能回来,还让他在讲台上说了几节科举艰辛求学路的课。

    站在方寸讲台之上,看着下方目光澄澈,年少热情的秀才们,陈延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当夫子了,这感觉,不赖啊。

    从书院出来的隔日,探亲时间已然过半,陈延往程瑞家递上了自己的拜帖。

    这三年,程瑞身边亦天翻地覆,他成亲后,不再只居于程家,和家长闹了龃龉之后,跟他的妻子一起搬进了新的宅子了,虽然这个宅子不如程家先前的华丽、不如它大、不如它美,但在这里,程瑞自己就是当家做主之人,他觉得非常满意。

    这次,他就是在自己的宅子里和妻子一起招待的陈延,“二哥,别来无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