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汉室江山(1 / 2)

巍巍宫墙,澄澄黄瓦;千年都城,百年江山。在长郅城的皇宫之中,已经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汉家王朝大冉正面临着建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坏消息层出不穷,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大冉皇室和官员们的认知。最初所接到的消息不过是晋阳府受到北方流寇攻击,整个西北有徐广义所带领的晋阳军坐镇,哪会怕得这些乱兵贼子,这个奏折很快便淹没在茫茫的人事调度,论功行赏,典礼祭祀之中。自三秦的晋室一统天下以来,汉室文明发展千年,国家机器已经十分地强大而精巧,取代了从前小国寡民时皇族的亲力亲为。一个诺大的王国每日里诸多繁琐事务,一概都由各司其职的职能部门处理,最后能到皇上手中的寥寥无几。

    战争蔓延至整个晋阳,州府失守,晋阳军叛变,敌人大军攻入三秦之地。明元皇帝很晚的时候才得到了一些模糊不清的消息。在此之前,这些关乎国运的讯息在层层官员手里掂量着,琢磨着,再小心翼翼地措辞,粉饰太平。在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位居高位的文官们没有一个是想打仗的,因为一旦打起来,便会有人建功立名,没准会凌驾于自己头上。大冉国力强盛,两百多年来边境上不过小打小闹,大冉的州官们甚至发展出了一种策略,偷偷摸摸地给边境的异族送财物,以换取他们不再滋扰生事。连这招也不管用的事情,索性弃了一些蛮荒的边界地带,任他再胆大的部族,也很少敢深入长城以北的地带滋事。

    只有一个人提出过不同的意见,那就是前太子事件后叛逃在外的林达。林达坚决站在太子一方,认为应该打过长城以北,收复蛮族之地。这个想法因为过于理想化,不顾及民生根基,从来没有得到过明元的赞同。但在林达的坚持下,仍是设立了潼关边守,用于防御日益强大统一的漠北草原骑兵。

    在整个西北战事的面纱终于被掀起一角,明元皇帝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这支能征惯战的潼关军团。然而由于情报的不尽其实,以及多位大臣言之凿凿这些蛮子不过是临时起意,在晋阳掠夺掠夺财物,很快便会北归,等等。最后派去晋阳的潼关江陵军队加起来不过一万人。更关键的是,这支联军在晋阳扑了空。

    谁都没能料想到,第一次深入中原地带的这支草原骑兵,非但不满足于掠夺物资,连晋阳府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野心。待得联军抵达晋阳时,一支漠北和西域汇合而成的八万精锐,已经攻入了中原腹地的门户三秦故府,数万枝利箭对准了固原城。

    议事厅中一片静悄悄,文武重臣垂手而立,无人敢说话。一向温和宽厚的明元皇帝坐在皇位上,俯视着他的大臣们。在位三十余年,他今日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所坐的位置那么地高,离众人如此地远。从他即位开始,就立志要成为青史留名的好皇帝,因此他努力地体恤民生,繁荣商贾,不断地拉近自己与官员的距离,以此拉近自己与门栏之外无限江山,万千子民的距离。

    这一切恍如一场梦,这些他曾经颇为信任的官员们,只可同甘,却不能共苦。而门栏外的江山,早已残缺了一角,晋阳百姓已然落入蛮族的掌控之中。那些在汉室成立中央政权时仍在茹毛饮血的人,他们会如何残忍对待汉室的子民?前一日还是千呼万唤的明君,今天却面临着这般奇耻大辱,真是可笑可泣啊。

    明元那颗已经开始苍老的心中忽然涌起了热血,那股热血就如同他即位那天夕阳泣血的天空,占据了他整个心灵。

    “调度三军,不惜一切代价,反攻三秦,收复晋阳。”

    这句中气十足的话在高高的宫柱之间回响着,充盈了整个大殿。鸦雀无声之中忽然有了轻微却能被察觉的悉悉索索的声响,惊惧,犹疑,紧张的空气蔓延开来,一种不安的东西在被酝酿,被发酵着。几个官员的嘴巴轻轻开合,有人不经意地换了支撑脚,有人不小心摩挲着官服的边缘。

    “儿臣有话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