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3章 暗含玄机
考虑到林佳茵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撒谎或故意说反话,只能说世界上有的是这样的人,叫做能把自己讨厌的事情做好。
心灵鸡汤书通常爱把这类人捧为成功人士,职场上把这类人称之为有职业素质。
林佳茵无疑是成功人士,具有非常好的职业素养。
这段时间她与方勤苏生病期对待职场态度几乎南辕北辙,更是体现出她对自己事业的重视度超乎一切。
一个人职业素质棒,大众的理解是她具有超强的自律性。详细点说,一个人能拘束自己的厌恶感去完美完成任务真是太了不起了。
大脑对情绪的放任与控制机制在之前的章节提过。套用到这里,可以推测到林佳茵的大脑结构与其他人不太相同的点在哪个地方了。
医生治病要先研究病人的生理特点,理解和研究林佳茵心态的特殊之处有利于结构她大脑中的微妙点。基于这点出发,谢婉莹掏出的这份给病人个性化定制的曲目似乎更合乎医学原则。
大家扫眼回目录。
第一首为舒曼的交响乐曲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第三首曲目是舒曼的小提琴大奏鸣曲。
由于完整的交响曲奏鸣曲目总时间长,为节省时间,医生精确地定位到其中的乐章。如春,指名道姓第一乐章,大奏鸣曲指到第三乐章上。
嗯,可能谢医生是这个考虑因素了。
海外同行们:会不会第二首是病人喜欢的曲子?总不能他们猜错谢医生猜到彻底。
第二首曲目是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对这首曲子,林佳茵的回答是:“我对这个曲子没什么特殊情感,不叫特别喜欢也不叫特别讨厌。”
平常她练习这个曲子练最多吗?
没有。
从不练习过这个曲子吗?
不可能。这个曲子算是世界曲目中比较有名的曲子,身为世界知名小提琴家不可能没练习过。
今天的医生团队给病人挑这条曲子可能是想考验下病人大脑的及格线。好比考试时给所有学生们出一道基础题。
基础题为何选择的是这首曲子而不是其它,谢婉莹暂不做过多解释,有些话说多了怕会影响实验。对于大脑的行动最好的时机永远是要打个猝不及防。
各就各位。史莱文大师站到指挥位,举起指挥棒,肃穆的小眼珠盯紧自己生病的学生。
说来指挥家平日里的工作,观察,耳听,挑出乐团里成员哪个哪个的毛病,将所有成员的音乐引路到一起,形成最美的合音。
他学生生病了若表现异常,理应逃不过指挥家敏锐的眼力。
只能说他之前不知情有疏忽的可能性,所以未能察觉到学生的病。今天不一样,他知道了,一定能观察出来。
指挥棒犹如仙女棒轻点,演奏开始。
场内观众们早就预备好了侧耳倾听。
这是一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知名度的交响乐团,技术实力毋庸置疑。对他们来说,演奏舒曼传统经典曲目可以称之为把日常练习作品拿出来而已,从技术上讲,太容易。
第3144章 看不出来
今天唯一不同点,可能音乐家们的心情会因特殊状况有点起伏。为此,指挥大师努力把控乐团的船头,力图保持他们音乐人与医生那般的职业专业性,不受其它
因素影响干扰,恪尽职守一如既往完成专业演出。
空气中传播的乐声很快证实了这点。
美妙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它们如同欢悦的精灵,从各式各样的乐器中奔涌而出,席卷起观众的听觉,带动观众们的身心飞翔起来。
舒曼的春,据说正是要表达如此一种欢快愉悦浪漫的幸福感,所以,今晚的乐团演出绝对是很专业的,没问题,完美到无可挑剔。
身为指挥的史莱文大师,本该为自己指挥下的乐团有如此优秀表现高兴和自豪,但他深炯的眼珠子默默镀上层忧心忡忡了。没看出来,他真就没看出自己学生在表演中有异状。具体来说,号称音乐圈顶级大牛的他具有最专业音乐人的眼睛和耳朵,结果没能看出学生握小提琴和琴
弓的手有错误的动作,没听出学生有拉错音符的痕迹。
原以为他以前是由于自己不知情因而可能错失了发现学生生病的机会,现在看来不是,是他根本没能瞧出来。
若不是所有医生证实他学生生病,他此刻作为指挥家真不认为自己学生有病在身。
医生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焦虑的音乐大师开了小差,回头急急忙忙望医生们。谢婉莹和宋学霖坐在特别安排的座位位置,为乐团面前中线靠右的两把椅子上,视线与拉琴的病人呈一条斜直线。这样的视野角度是方便他们观察病人的一
举一动。
问题是相比指挥,无论是距离或是方位上,他们均达不到指挥所占据的位置优势。
史莱文大师嘴巴里要嘀咕起来了,自己站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没有能看出猫腻,医生们能吗?医生比起他乐团指挥另一个劣势太明显。如同他们音乐家不懂医学专业内容,让医生如音乐家懂乐器演奏绝无可能。意味着他学生如果拉错,他这位老师看
不出来听不出来的话,让外行的医生如何能听出看出。
哎,为难这群小年轻医生了。史莱文脑子里不禁闪现出这样的念头。
两位年轻医生在他眼中,似乎是听他们演出听到若“呆若木鸡”。谢婉莹和宋学霖坐在那儿,是只在听在看的样子。最显著的特征在,放在他们膝盖上的笔记本打开空白页面,手里拿着的笔没有下笔的动作。莫怪音乐大师
以为他们听傻看傻。
十几钟的乐章是非常短的。不会儿,墙上的挂钟走完时长,乐团把曲目标准化专业化演奏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