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耶麦在与小孩子争辩时只图一时之快,被赶下堂去才害怕起来。
他这算是闯了祸,本该第一时间告知王宫近臣,却又怕被责怪而不敢说。等到下午周宗主下诏更改与卡涅国的附庸条约,科耶麦才发觉后悔也晚了,只以为自己已是卡涅国的千古罪人——虽然卡涅国的历史倒还没有百年呢。
谁知在温雅的诏书上,附庸条约却仍是按照将卡涅国连入路网进行的更改,条件也与科耶麦预期的一致:即是接受他这个储君亲自前往周朝和亲,而在卡涅国由周监国军与当任国王共同执政。
当然,除了更改条约之外,监国军也以赔偿西江、金河下游居民的名义向卡涅国索要了一笔赔款,刚好能够掏空他们的国库。这导致在签下通商协议后,卡涅国只能预先向周宗主借钱,再用这钱来支付监国军修建铁路的工程。
最终这趟出征虽然没怎么打仗,却也得到了不错的收获,而温雅也将那科耶麦王子带回了周朝。
科耶麦的确有些不自量力,但他有一点却预期得很对,便是卡涅国在周宗主同盟中的特殊地位。
康静公主在任时期,监国军战胜的敌国大多是要么割地赔款,要么直接政权覆灭被收归周土,至于收服附属国则几乎是温雅接手统帅之位才逐渐开始的策略。因此,作为康静公主唯一保留甚至支持的附属国,卡涅国虽在客观条件上不起眼,却也向来能起到安抚同盟国君主的作用——只要卡涅国一日不倒,便能让人相信周宗主能够庇护附庸一日。那些受到邻国威胁的小国,也是因为这根救命稻草才甘愿让权于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