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嫂嫂也不同他客气,笑呵呵的接下了,回头给他买零嘴。
然后他再跟着他两个嫂嫂一起到镇中的集市,挑了块还算干净的地方卖笋,交三文钱领块牌子就能占一天,这集市很是热闹,想到早上出门早都没吃些什么东西,他大嫂,将背兜里的小板凳拿出,让他坐着等,他们俩去买些吃食,两大筐的笋里面还带着泥,旁边还坐着一个小哥儿,他长得好看,就坐在那也没有吆喝,就有些夫人跟夫郎,径自走过来问了。
“这笋怎么卖的?”
“三文钱一斤。”
“这么贵,这还带着这么多泥呢。”说话的是个夫郎,他嘴里嫌弃,但眼睛这没从笋上挪开过。
“不贵了,这会儿正是头一茬春笋,嫩得很呢,上山挖了两天呢才这么些,新鲜着呢。”柳小雪也不恼,和气的同他分辨。
“那给我来个两斤吧,送个小的当饶头行不行?”:
柳小雪直接挑了两个不大不小的,不多不少,一称正好两斤多一点,他将那笋直接放在那夫郎的菜篮子,再放了一个小的,那夫郎满意的放下六个铜板就走了,生意开了张就好做了。
又来了好几个人,要的不多,他也不恼和和气气的,都给那些饶头。
等他两个嫂嫂带吃食回来给他时,一筐笋已经下去小半筐了,直夸他能干。
等到半晌午,笋还剩下一些,但也不多了,他们便收了牌子往私塾那边走去了,整个镇上就这一个私塾,下至六岁孩童上至二十岁的学子都有,村里的孩子也都是送到这里来的,行程遥远因此院中也有留宿的地方,只需多交些银钱。
家中孩子多,幸好柳家老三考上了秀才,在私塾教书,每月的银钱不少,租赁了一小个院子,一家子都在镇上过,到年龄的孩子也放在他这养,都是自家兄弟,除去每年的伙食费,约束钱,多送些粮食给他也可。
老四老五也都在镇上,一个在医馆,一个在油坊,家中虽然田地多,柳啊爹却不想个个儿子都像他一般地里刨食,因此读书的读书,当学徒的当学徒,只叫他们有个一技之长,往后想做什么都行。
所以,三个儿子都在镇上另租了院子,但逢年过节都会回家聚一聚。
私塾在城东,到时还不曾放课,便寻着一个阴凉的树下坐着歇歇脚,到了午时,才陆陆续续出来人,见着面后又是好一阵问候,柳大家的两个抱着他娘就往家里走,柳二家的也是,柳三抱着一个小的,牵着一个大的,柳小雪便牵着柳四家的,柳五成亲晚,只有一个4岁的,还不到年龄便没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