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蓝眨眨眼睛问:“那女孩是自杀吗?”听起来这句话是标准的自杀台词。
“我也不太清楚,总之在那之后,这个女孩就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警方搜查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她。”
江姜继续道,“我看网上有人在八卦这件事,而且好像是女孩的父母曝光了有些细节给那些营销号和媒体,希望人们帮忙查找女孩的失踪真相。”
邱蓝道:“难道里面有什么隐情?又或者说女孩的失踪有什么蹊跷?”
江姜抿了一下嘴唇才继续往下说:“就是……按理说,发信息应该是发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但是后来据女孩的父母说法,她发的信息,没有通知自己的父亲。”
邱蓝皱眉,完全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江姜的一双眼睛跟着幽深起来:“网络上有一种网友的分析,说可能是因为以前有人复制过她的通讯录,然后诈骗过她的父母吧,女孩爸爸的名字,就没有记在通讯录里。过去她每次打电话给家人,都会默下来号码。而这则简短的遗书短信,连她手机里外卖啊,快递啊之类的人都发了,就恰好没有发给她的父亲。而女孩失踪前两天,她还分别给她的父母拨打电话,分享自己的行程,当时,还非常开心地说,岛上很好玩,这样的人,怎么会自杀呢?”
把手机通讯录中最为亲近的人的名字抹去,是一种预防诈骗的方法,很多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显然,发这条短信的人并不知道这种情况。
听到了这里,宋文全神贯注,就连一旁的陆司语都睁开了双眼。他们敏锐地感觉到,这个失踪的故事好像并不简单。那对情侣也听得入神,苏老师也扶了眼镜,听着自己的学生说下去。
陆司语曾经跟着吴青做过一个课题,就是分析各种自杀以及伪装自杀的案例,总结其中的规律特点。
所谓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危险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地球上每几十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而亡。
在普通的人看来,自杀就是自杀,无非是方法不同。而在他们这些“专业人士”看来,自杀有很多的门道。
一个人,究竟是不是自杀?自杀的动机是什么?自杀的方式又是什么?
作为警方,该要怎么进行自杀预防,针对各种进行中的自杀要如何抢救,如何防范传染性、模仿性自杀,这是一门复杂的课题。
自杀相关的案件之中,往往蕴藏着诸多的线索,那是自杀者特有的死亡密码。
国内学者一般把自杀分为情绪性自杀和理智性自杀两种。
情绪性自杀多为跳楼,跳桥,交通事故等,多在自杀前曾经遭遇过一些激烈的冲突或者是重大的挫折,在暴躁,羞愧,悔恨或者是赌气等情况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