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 / 2)

于是她对自己将要说的话更有把握,这便终于表明了来意。

    “实不相瞒,我开着一间饮子铺,正需要采买鸡头米。所以我想您二位每日直接将剥好的鸡头米供给我。当然,报酬肯定比这样摆摊赚得要多,更是清闲许多,不用这样风吹日晒地辛苦出摊。”

    郭阿婆听了虞凝霜所言,第一反应既不是怀疑她是骗子,也不是厌烦她插足生意,而是连连摆手,慌忙回绝。

    “哎呀哎呀,这就是随手剥的小玩意儿,可不敢坏了娘子的好生意啊。”

    郭阿婆大概是觉得这样徒手剥出的食物,太过朴素粗俗;觉得那种经过煎炒烹炸,在厨师手里七进七出的食物才是值得投资的。

    她必然想象不到,千百年后最值钱的就是这手工。

    鸡头米就是这手剥的才好。

    哪怕有了自动的机器,人们推崇的还是手剥鸡头米。

    而且这并不是一份盲目的推崇,而是因为两者确实能分出优劣。

    机器的“剥”,说到底其实是“磨”,会破坏鸡头米的表面,使其不再那么光滑细腻。所以煮水时,那汤水便会浑浊,鸡头米本身也不再那么软糯q弹。

    再高级的机器,都比不上这样一双缓慢而仔细的手。

    那恰到好处的力道不会伤及鸡头米,剥出一个又白又胖,一个无碰无磕。

    一个熟练工一整天也剥不出几斤的鲜鸡头米,当然值得虞凝霜特意找他们做供应商。

    可惜的是,虞凝霜无法用这手剥和机剥的差距做论据,来规劝老夫妇。

    她只能用最朴实无华的条件——钱。

    只要和她合作,同样数量的鸡头米,能卖出几倍的价钱。

    老夫妇卖的一碗鸡头米糖水,里面大概能有一两多鸡头米,所以他们每天只能卖小几十碗。数量被卡住,收益自然上不去。

    “我会把鸡头米加到我做的饮子和小点里,这样每碗只加十几二十粒便足矣,样子又更精细些,能卖出好价钱去。”

    虞凝霜耐心地将她的想法娓娓讲来,老夫妇终于从不可置信到蠢蠢欲动。

    说实话,出摊可累坏他们这老胳膊老腿了。剥鸡头米都算是最清闲的,关键是要背柴、拎水,每日推着沉重的炉车来回……如果真是剥剥鸡头米就能挣到更多的钱,这和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

    等到和虞凝霜去汴京冷饮铺看过,两人更是当即决定达成合作,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了稳定的鸡头米供应,虞凝霜马上开发出两种新的甜品来。并在八月十二,也就是秋分节气这一天,将其作为新的节气限定隆重推出。

    恰巧,这一日陈小豆来铺里,替严铄取饮子,虞凝霜便很慷慨地将两样都给他装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