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如死”的折磨使该民警“承认”了办案人员所需要的一切,被判了死刑。结果,两年后真凶落网,酿成一起震惊全国的冤案。在这起冤案中,测谎仪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今天来调研,很难说明天会不会决定在东萍搞试点。
宋副局长不相信一切不靠谱的东西,直言不讳说:“韩处,其实我对测谎有一点了解,一些资料表明测谎技术排除无辜的准确率高达100%,认定的准确率达90%以上。照此说,测谎仪在‘排除无辜’方面是绝对可靠的,但南云那个案子的无辜它却没能排除,100%的牛皮算是吹破了吧?认定的准确率达90%以上,也就是说,有近10%它认不准!十个人中它差不多要‘冤枉’一个。我知道你是法律专家,你说这能作为执法依据吗?”
“重证据,轻口供”是公认的司法原理,但在部分司法实践中,却轻重倒置,“口供”常常被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
在侦查手段比较落后,实证的取得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不依靠“口供”,就会大大降低案件侦破的效率。“口供”既然被重视,而且取得相对容易,自然会增强部分办案人员对口供的依赖,从而也就导致其对证据兴趣的降低。
在取证方面下得功夫少了,侦查手段自然难以提高,而侦查手段的落后反过来更加重了对口供的依赖,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说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有罪推定”,难免心中没底,一旦有了测谎仪这个助手,“推定”起来自然心中就“有谱”起来,下起手来当然也会辣手无情——于是乎,测谎仪成了刑讯逼供的“帮凶”!
宋副局长不相信测谎技术,对测谎技术甚至有些反感,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看出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刑侦副局长。
老搭档就是为测谎来的,被他说得很尴尬,小倪同样浑身不自在,搞得南云那起冤案跟他有关似的。
“宋局,利用先进技术改进侦查手段,提高案件侦破效率不但可以,而且完全应该。测谎仪的出现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韩博笑了笑,不缓不慢说:“但人的精神领域对人类自身来说仍然是一个谜,它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测谎仪也仍处于试验阶段,偶尔用之,也只是作为击垮被测试者心理防线的工具,其结果本身只作为判断的参考。我们这次调研的目的,并非在全省公安系统内推广测谎技术,而是研究能否让测谎技术在一些案件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同时研究怎么才能避免该技术存在的弊端。就算将来应用于实战,也会跟技术侦察手段一样慎用,其测试结果也只是作为参考。”
来都来了,不能就这么让他们走。
宋副局长权衡一番,同意道:“好吧,我们积极配合,韩处,你需要我们怎么做尽管开口。”
“心理测试不是做心电图,不是上来就能测的,测试之前技术民警要对案情有一个大概了解,根据案情针对性的设置一系列问题。所以今晚我们打算兵分两路,周支队和小倪去选地方,因为心理测试对环境有一定要求。我和苗队、费主任、方科长、于主任根据随机挑选的羁押人员,去市局调阅相关案卷,抓紧时间了解案情。争取明天上午8点开始测试,争取明晚之前完成任务。”
虽然做的事不靠谱,这工作态度还是可圈可点的。
宋副局长觉得有些荒唐,似笑非笑问:“韩处,你们真打算熬夜?”
“总队的各项工作堆积如山,这也是没办法。”
“行,我安排,保证不耽误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