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韩家把尊师重道看得更重!
以前在丝河老家过年,不管多忙也要登门给当年的丝河中学老师送点年礼拜个年。北京有两位传业、授道、解惑的导师,所以到了北京同样如此。
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年礼都准备好了。
韩博从善如流,帮儿子洗完手,擦干汗,坐在客厅里准备打电话。
拿起手机一看吓一跳,居然80多个未接!
只能先给导师打电话,打完电话再一一翻看挨个给人家回。
“吴教授,我韩博,给您和师娘拜年,祝您二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对对对,在北京,夜里回来的,刚起来。您下午在不在家,好的好的,明天上午,一定一定,一家都去。”
吴教授桃李满天下,但大多在医疗和教育系统,有的搞临床、有的在医学院任教、有的学生在科研单位搞研究,当警察并且当领导干部的就韩博一个,虽然在工作上没什么交集,但所有学生中联系最多的当属韩博。
生怕他又跟以前一样一个人来,吴教授再次叮嘱:“不许食言,你师娘前几天还念叨晓蕾。带上孩子,我还没见过呢,如果再一个人,我不让你进门。”
“好的好的,明天去,一定去。”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位院士老师的,韩博也想借这个机会让儿子接受一些科学的熏陶,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个电话也打通了,陈主任不只是一位导师,也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长辈。从语气里能听出她一直在等这个电话,韩博很是歉疚,急忙解释了一番。
“为什么非得下午,现在就过来,等你们来吃饭。”
“陈主任,这样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是外人,就这么说定了。还有,别再带东西,每次都带那么多,净花冤枉钱,两手空空我最高兴……”
导师的语气不容置疑,午饭肯定是要去她家吃的,不过年礼一样要带,不然像什么样。
给正在串门的岳父岳母打了个电话,老李总和李妈匆匆赶回家。
去人家拜年有什么意思,现在的孩子尤其出生在这种家庭的孩子,根本不在乎什么压岁钱,说好的下午去逛庙会,不管怎么说小絮絮都不愿意去,没办法,只能让他跟外公外婆在一起。
驱车赶到导师家所在的小区已经12点多,陈主任的爱人钱处长正在楼下等。
一看到韩博,钱处长就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