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明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咱们就不为难自己了。】
【就是,阿蓁要是把路走窄了,以后小星星继位怎么办?】
【那群史官每年修的史我都看过,大事上倒是没含糊过,小细节就随他们了。】
国家的建设,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姜蓁登基七年,折腾了各种法子,才让姜国百姓勉强不饿肚子,想让他们能随意吃喝,且还有得奋斗呢。
按照姜蓁的设想,现在只是免税一年,等姜国再强大一点,种地的普通百姓,就该一直免税。
担心今年百姓手中的粮食多了,粮价会跌得厉害,姜蓁对郭凡叮嘱道:“别给那些商贾压价的机会,低价之时,就由朝廷出面购买粮食。”
“皇上放心,再大的粮商,也不敢在今年瞎折腾。”郭凡自信的回道。
论财力雄厚,谁都比不过朝廷,朝廷想稳粮价,就没有谁敢来找事。
但各类税收,是朝廷收入的大头,如今收税的方式,是百姓种什么,就交什么税,甚至连秸秆也是税收的一部分,需要上交给当地衙门,以供牲畜食用。
没了这一部分税收,农庄就需要花钱买饲料,衙门所需的各种零碎的东西,也需要花钱买。
如此一来,各地的财政压力,就猛然加大。
郭凡有些不自信的说道:“只靠各项商税,还有朝廷的各类作坊,能支撑朝廷今年的运转吗?”
“怕什么。也就是前两年打仗,要是不打仗,我姜国产的粮食早就够吃了。而且现在姜国粮仓囤积的粮食够了,试一试也无妨。”姜蓁回道。
“有织布作坊在,布税倒是早就可以免了,但粮食这东西永远不怕多。天下虽然统一,但周围还有四夷虎视眈眈。”
以郭凡的眼光,早就看到了工业集中生产的威力,如今各县都有织布作坊,导致在家织布的女子大减,全都跑到作坊里干活挣工钱,交税的时候,从作坊里买布交税。
作坊的生产方式,让布价大跌,但粮食却做不到如此,就算是高产粮种,也要仔细耕耘,才能有收获。
姜国以后还需要对付胡人,粮食上面不能疏忽。
“只要朝廷有钱,想要粮食,从百姓手中买就是了,为何一定要盯着粮税呢?”姜蓁拍了拍郭凡的肩膀,说道:“格局大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嘛。”
“可农业是根本。”郭凡忍不住反驳,但想到姜蓁暂时就只免税一年,郭凡就没再多劝。
【那是以前。现在工业和农业并驾齐驱,粮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朝廷对外征战,保护百姓,百姓交税,供养朝廷。郭凡所接触的,一直是这个模式,还没跳出这个圈来。】
【对这样的人,说再多都没用,他看一遍自己就懂了。】
因为今年免税,各郡县的官员,都做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准备。
秋收刚过,衙门的胥吏就四处奔走,通知各乡百姓,“今年朝廷免税收税,家中要是有余粮,可卖给县衙,稻子二十钱一石,豆子红薯的价格也不低……”
各郡的地理条件不同,各类粮食的收购价格也不同,而且朝廷定的价格,不高不低,算是给百姓兜个底。
若是商贾给的价钱高,百姓就可以把粮食卖给商贾,若是价格低了,百姓大可以卖给朝廷。
朝廷都表态了,当地的商贾也识趣,在价格上,都与朝廷持平,或者略高一些。
“今年的收成好,又不用交税,家中的粮食,可要卖给城中商贾?要卖的话,是现在卖,还是等过阵子粮价高了再卖?”
“等明年新粮下来,陈粮就要跌价了。”
“那就留一年的口粮,剩下的都卖。”
乡里许多夫妻都在偷偷商议,怎么处置家中的余粮。
这是往年从没有过的事。
以前他们也就刚刚填饱肚子,哪敢奢望家中的粮食能卖钱,不饿死人,他们就已经觉得庆幸了。
想到各国贵族爱囤钱的尿性,郑小白未雨绸缪,提前备好了大量的金银铜钱。
“普通百姓家的粮食产量也不高,这些钱够他们换了。”
乡里的百姓,陆陆续续的背着粮食来城中换钱,换来的钱还没踹热,就又花了出去。
“家中的铁犁该换了,镰刀也没有坊市中的好,这个得买,牛也该买,再买个板车……”
“别人家中都在用铁锅,我家也该用上了。”
“布价相较往年便宜了这么多,家里人苦了一年,有钱了也该换件新衣服。”
“纸笔也该买一些,家里的小孩在识字,万一以后出息了呢。”
乡里的人背着粮食进城,然后又背着大包小包的零碎玩意儿回家。
铁器、布匹、纸笔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官府在经营,官府在买粮食上花出去的钱,又在其他东西上挣了回来。
郑小白翻着账本一合计,“怎么咱们还赚了呢?他们这是一分钱都没带回家,全在城里花干净了啊。”
第207章 大结局
普通百姓就算要在家里囤货,也只会囤粮食、布匹、刀具这种实在的东西,银钱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要往后排。
之前郑小白担心大家卖的粮食太多,当地没那么多银钱收购,如今却担心大家舍不得卖粮食。
“粮食嘛,留个一年的口粮就差不多了,家中的粮食留太多,到了明年就是陈粮,庶民这个时候再卖粮,是要吃亏的。”郑小白嘟囔着说道:“早该和百姓们把这利弊说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