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1 / 2)

但这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还真够现在的老朱同志喝一壶的。

    刘基顿了顿,又道:“报上说陈友谅举兵六十万顺流而下。六十万还是有水分的,但怎么也不会比三十万低。”

    情况本来就危急,这么一分析就更凶险了。眼下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朱文正身上,别的人,不管是谁,无论是老朱同志,还是刘伯温,又或者朱标自己,都只能干着急。

    室内的空气慢慢沉寂下去,刘基坐在了椅子上,下人们送来了待客用的糕点与茶水,他也就吃了几个。

    朱标在他対面坐下,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搞不明白刘基来找自己的原因,按道理来说,他去找李善长、找宋濂、找叶琛或者是找杨宪,都比来找自己要好使。

    因为说老实话,朱标现在的军事能力还根本拿不出手。他没去过战场,也没杀过人。当然凭借那一双眼睛,可观气象可看地理,去了一定不会差,但还没有他上战场的必要。

    也没那个机会。

    过了一会儿,刘基终于说话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他慢慢道,“起码大帅已经如愿给自己找回来了一个皇帝。”

    这话怎么听怎么损,朱标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但他总算是抓住一个话题,于是问道:“先生,小明王现在在哪里?”

    “大帅送他去滁州了。”

    “滁州?”朱标以为老朱同志会把人带来应天,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去见见小明王的准备。

    “滁州离这里近,随便修一座宫殿,把人放在那里也就行了。再把小明王身边的人都换一换,让他安分些,大帅也不算白跑一趟。”刘基対此很不以为意。

    现在不是汉末。红巾军起家是农民起义,时间不长,政权也不稳固,派系林立,四分五裂,再加上没有长久的思想洗礼,所以也就不用担心有人非要拥护他,搞什么类似衣带诏的幺蛾子。

    话虽如此,随便找地方一搁,这样的处理方法还挺朱元璋,再加上対此本就不满意的刘伯温,小明王的日子恐怕会过得比较凄惨。

    刘基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样东西来,那是一封信,他把信递给朱标,脸上竟然露出了熟悉的笑容。

    他好像已不把洪都的事情当作一件事了,也不把小明王的事当作什么事了,仿佛完全的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和朱标的対话上。

    朱标接过纸来打开一看,上面只潦草地写了几个大字,是老朱同志的笔迹——听你先生的。

    “……啊。”

    “这是大帅的意思。”刘伯温道,“本来公子是很难离开应天的,但是大帅这次破例准许了。”

    不用说,这准许的原因一定和他有关。

    “我留在应天还有事要办,公子明日就可以出发。”

    “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