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1 / 2)

三十六陂春水 衣冉 942 字 6个月前

第三日,皇帝终于来认错了。

    阿姊何来这么大怒火,莫非伤到哪儿了?朕看看。

    自然是无功而返。

    朱晏亭渐渐看清,在认错这件事上,齐凌就在上林苑兰台殿稳定发挥了一次,而后次次非但不效,反而愈发挑火。

    如此这般,闭门羹成了他的常馔。

    直至那条玉带上的螭首慢慢的打磨了、丝络缓缓的重结了,方才一切如常。

    自从叛乱平定,天下稍平,百业既安,元徽二年的岁节庆祝得无比隆重,从临近腊日开始,隆重的欢庆意味便笼罩着整个长安城。

    腊日的前三天,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孟骊入长安。

    这日,朱晏亭正带着齐昱在临沧台上玩耍。太子已满周岁,咿咿唔唔,正是学说话的年纪,乳母和宫娥等都爱逗着他玩。

    他父皇秉承少慈多严的想法,极少答理他,然而太子还是很有孝心的第一个会说的字便是翁。

    这自然是黄门乳母等有心教导的缘故。

    朱晏亭逗弄娇儿,正欲哄他也说句阿母来。

    这时间,一小黄门疾奔而来,险些跑丢了鞋,狼狈的在一片宫娥笑声中,对朱晏亭道:殿下太子殿下,殿下大喜!

    朱晏亭愕然:究竟是谁大喜,喜从何来?

    那人对道:东边的大贤士!先帝请了数次仍不肯出山的孟骊,孟老夫子带着他的子子孙孙不、学生们,来来长安了。

    朱晏亭对此人有所耳闻。

    孟骊之所以受先帝重视,不仅在于他名扬天下的学问好,还在于他出身汝阳孟氏,背后代表着整个汝阳的有才之士。

    但是先帝只是渴才,未能请得动他出山。

    至于今上如今那位爷表面上做足礼贤下士的功夫,但从不惯文人的清高脾气,别人不来,他也不请。

    但是极为反常的,这位高居深屋的大贤居然主动到长安来了。

    朱晏亭正纳闷间,听那小黄门喜道:孟老先生携学生六十人,求作太子殿下的门客。

    她脑中先是轰然一喜,又是心里一揪骤然生忧。

    孟骊这么大的排场入长安,居然是为了襁褓之中的太子来?

    这件事从哪里都透出一股说不清的诡异。

    若说是孟骊求东宫之荣:当初先帝求贤,他却没来。

    若说是他仰慕太子的声望也未免可笑:太子尚在襁褓之中,母亲虽是皇后,却也是诸侯王之后,在燕王捅破了窗纱之后,一直争议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