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道:朝廷也难。谁能保证日子过得好好的,再没有天灾了?瞧瞧这些年,不是这里旱了,就是那里涝了,国库不想办法在平时攒够储备粮,遇到灾情时不能及时把粮食给灾地百姓运过去,你叫他们怎么活?西北那边又是每年都要用钱的!世家呵,当皇上不知道江南那边改稻为桑的好处吗?但现在朝廷敢下旨说改稻为桑吗?有些事情不理顺了,一旦改稻为桑就是灾难!
国库这样不易,哪里支撑得起一个全国性的公益蒙学?
再有,朝中反对开设蒙学者还有不少。用他们的话来说,农是国之本,老百姓们就应该安安分分地种田,什么都比不上种田重要。蒙学一开,不仅耗钱耗物,还没什么大用。教那些百姓认字,然后呢?认字能够帮助他们种田吗?
肯定不能啊!反而容易把心学大了,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这些反对者里头,有不少还是真心实意为朝廷着想的。叫人没法说!
大理寺卿闻言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他忍不住说起了一桩神婆骗人案,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神婆,靠着装神弄鬼,在贫困的山区敛财几万两!要知道那地几年的赋税加起来都没个几万两啊!被神婆直接或间接害死的人已有几十上百。
要不是地方官负责,调任过去没多久就发现了问题,再加上这个地方官谨慎,直接找上级要了人马,他在铲除神婆时才没被一心拥护神婆的百姓干掉。
这就是民智未启造成的悲剧!
这样的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那些百姓为了供养神婆,很多家里已经穷得卖儿卖女了,他们是真没有骨肉情了吗?不是的,他们只是被蒙蔽了,因为无知而惧怕,又因为畏惧哪怕自己都快要饿死了,也要捧一把米去供养神婆。
这案子背后是多少破碎的家庭!老大人们的心情都跟着沉重起来了。
老翰林说:哎,所以我的意思是不如先搭着这股推广旧卷的东风,叫各地的县学选出一个念诵官,每日不干别的,就在县学门口念诵卷子。这应该费不了什么银子。明面上也和启发民智无关,只是想要推广旧卷而已,依然是读书人的事,反对者不可能多。但老百姓守在那里时时听着,总能学到一二的。他们要是学到了,返回家中说给家人和邻里听时,家人和邻里也受益。
读书能叫人明礼。科举旧卷上的题目,尤其是那些策论文,往往又和国家大事有关。一个人只要学会了礼,只要知晓了家国天下,就算他们只是一个种地的农民,那也不一样了。至少至少,他们不会被一个装神弄鬼的神婆骗了。
再有,如果治下的百姓有些眼界,某些地方官还敢懒政、暴/政吗?那地的土豪还敢肆无忌惮地藏匿人口、变相圈地吗?只有地方官有所作为,一个地方才能被治理得越来越好。只有地方土豪心存顾忌,百姓的日子才会真正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