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03 字 8个月前

    握砚在手,质古如玉,既坚以润,则有人石相亲之感。

    “殷三!”殷怀玺用绢布将红丝砚包好,放进了红檀木盒里,为免路上颠簸损坏,他在盒子里塞了一些棉絮。

    一道黑影从暗处走到了明处,殷三供手:“少主请吩咐!”

    殷怀玺从怀里取了一封信,搁在红檀木盒上,一起递过去:“将之前准备的东西,连同这个,一起送进京里。”

    殷三小心翼翼地接过了信和盒子:“属下遵命!”

    营帐里安静下来。

    殷怀玺闻着小姑娘亲手做的药香,喝着小姑娘亲手制的药茶,就有些期待,不知道虞幼窈收到红丝砚时模样。

    大约会像生辰那日,收到了他送的刻章时一样欢喜。

    他突然就后悔,将红丝砚交给了殷三代为转达。

    他应该留着红丝砚,待大军班师回朝后,亲手将礼物交到她手里,亲眼见到她欢喜的模样才是。

    忽地,殷怀玺又哂然一笑:“高兴就好。”

    此时,虞幼窈并不知道,有一份巨大的惊喜正是路上。

    到了第二日,虞幼窈苦哈哈地跟许嬷嬷学了半个时辰的仪礼,身上的九重衣,汗湿了四重。

    虞幼窈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终于悟了!

    许嬷嬷是个大忽悠!

    说什么仪礼至少要学到五月,虞幼窈天真的信了,并咬紧了牙,卯足了劲儿,把自己往死里学。

    换来了许嬷嬷一句:“很好,姿仪、仪态,以后不用学了!”

    虞幼窈只差没欢呼出声,以为自己从此解脱了。

    哪知道!

    许嬷嬷话锋一转,笑眯眯道:“接下来,该学宫里的一应规矩和礼仪。”

    虞幼窈宛如晴天霹雳,顿时懵了!

    似是看出了虞幼窈受了不小的打击,许嬷嬷解释道:“宫里的一应规矩和礼数繁多,与你平日所学大不相同,你既为官家贵女,熟悉宫规,宫事,宫仪,本也是必学的。”

    大户人家子女,十一二岁就要专门调教宫规,宫事,宫仪。

    虞幼窈这才知道,自己学了半年的姿仪,仪态,原来只是开胃小菜,接下来的宫规,宫事,宫仪才是重头戏。

    虞幼窈耷拉着小脑袋,苦巴巴地问:”那要学多久?”

    许嬷嬷笑了:“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三五个月,具体要学多久,也要看姐儿肯付出多少努力。”

    姿仪,仪态,虽然是一应礼数之中,最基础的东西,但往往最基础,也是最难,毕竟没有好的姿仪,仪态,再好的规矩礼数,怕也是不堪入目。

    一个人的姿仪,仪态,才是真正体现一个人涵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