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18 字 8个月前

    却故意不明说,引了虞老夫人提虞幼窈的话。

    虞老夫人一向疼爱孙女儿,但凡是孙女的话,都能高高兴兴多说几句,不动声色地讨了虞老夫人欢心,却又故作矜持,显露出世家子弟的教养与礼数来。

    但凡这稳重、矜贵、自恃又聪明的晚辈,比那些油腔滑调,更得老人家人看重与喜爱。

    活了大半辈子,都人老成精的虞老夫人,竟还犹未察觉,这人便是与她说话,也是算计了分寸、尺度、进退,不动声色地讨好恭维。

    可就算察觉了又如何?

    虞老夫人非但不会觉得生气,反而会更高兴。

    毕竟,一切讨好恭维的基础,都是建议在礼数上,就显得无比高明,而且宋明昭心思含而不露,便也不会让虞老夫人,联想到孙女儿头上去。

    果然!

    提起这个,虞老夫人就又笑了:“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哪还有精心做这个,便是有心也是无力,是窈窈自个办得,我却是没插手过,原当她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没成想她倒是办得似模似样。”

    窈心堂成立后不久,因为窈窈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矩,还去衙门正式立了契,竟然惹了不少关注。

    第532章 济世为怀(求月票)

    年关将至,不少人家都要做善事。

    便有不少人家往窈心堂里捐钱、捐衣、捐物,窈心堂的孩子们,因为有了窈心堂做保,也能时常去旁人家的庄铺、酒楼打零工。

    一些妇孺,也能接些针线、浆洗,并一些粗活儿,维持生计。

    不光如此,有了捐赠之后,窈心堂里有余钱、余物,每日还会办一个时辰的粥棚,用以救济更多的人。

    粥棚里会挂上对窈心堂捐赠人家的名号,今天镇国侯府,明天齐府,后天唐府……

    这样轮着一家一家的来。

    过来吃粥的人就知道了,这是哪家的粥棚,也知道受了哪家的恩惠,少不得就要感念哪家的善心。

    她这一举动,让捐赠的人家更加满意了,觉得窈心堂办得有规矩,而虞幼窈也是个实诚又仁厚的人,对窈心堂就更上心了。

    短短十来日,窕心堂已经周转开了。

    这是能力,也是本事。

    目前窈心堂里已经收容了不少人,里面还请了武师和先生,教导孩子们读书习武。

    前两日窈窈还盘下了旁边的院子,打算扩建。

    宋明昭脸上透了笑容:“美心曰窈,也是虞祖母好教养,窈姑娘小小年岁,便也如您一般菩萨心肠,善行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