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04 字 8个月前

    虞宗正不能反驳,反驳就是不孝。

    虞宗慎丁忧在家之后,虞宗正在朝堂上,也不复从前如鱼得水,直到这一刻,他才恍惚明白了,这么多年来,他能在官场上一往无利,有谢氏的钱财支撑了人际人脉,也有虞宗慎在内阁里,与他互相照应。

    京中事毕!

    远在泉州的谢府,得知虞幼窈病了,特地派了商船进京,要接虞幼窈去泉州小住。

    老夫人才去不久,家里担心虞幼窈睹物思人,身体难养,就同意了。

    族里也没有反对,只道:“承外家骨肉天伦之情,以慰思祖母之情思,这是人之常情,理该如此。”

    有了虞府和虞氏族里的支持,原本一些不合礼数之处,也算周全了。

    旁人也不会再拿什么“亲人逝,三年不远行”这样的话来苛责什么,法礼不外乎人情。

    虞老夫人去世之后,虽然有族里,有二房帮衬着办丧事,可谁都明白,虞府两房是一早就分了家得,老夫人归了长房,丧事理应长房为主,二房为辅,族里只是帮衬,丧上的一应事,理该大房出面操持。

    虞幼窈一个十三岁的姑娘,撑起了祖母的丧事。

    丧事只办了三七天,可无论是做七,还是法事、宴客、作夜,也都风风光光地,没闹任何错漏,比许多媳妇子都要强。

    没有谁会说她不孝。

    百善孝为先,既全了孝义,世人便不会苛责。

    如今又捐助北方旱灾,也全了一片仁德之心。

    九月二十八日,谢府的商船进京了。

    和虞幼窈关系不错的二老太太和宗长太太,特地从族里赶过来,帮助虞幼窈操持着离京的一应事宜。

    不光如此,还带来了族里馈赠于她的一应东西,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多加了三成,而且东西的价值,也高了许多。

    光是此举,虞幼窈就知道,那“三十万两”没有白捐。

    二老太太和宗长太太代表的是虞氏族,对她的重视和慎重,不管她走到哪里,这种重视和慎重,就会伴着她走到哪里。

    虞氏一族里,为了她去泉州一事周全妥当,不让她落人口实,这也是族里对她的维护。

    近一个月的相处,也足够认清一个人了。

    宗长太太握着虞幼窈的手,见她仿佛又瘦了一些,心里有些不舍:“这才几天没见着,怎么就又瘦了,你父亲太不像话了,整日里忙着朝中的事,连家里生病的女儿也顾不上了,可叫你受罪了。”

    这话是在厅里头,没有避着下人说出来得。

    宗长太太是长房嫡支,在族里头的地位,自是不必说,就算虞宗正到她跟前,也要恭敬地唤一声“宗嫂”。

    这埋怨的话,由她来说也不算太过。

    乍一听只是关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