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家里有余下的布,都是先紧了做鞋子。
谢老太爷说完了,就道:“一个姓氏代表不了什么,既然入了谢府,就是谢府的人,以后也不要见外了去。”
虞幼窈眼眶微红,连忙点头应下了。
给二舅和三舅准备的,也是鞋子,一人一双,因为是自己亲手做得,便都一样的,也没谁会觉得不尽心。
小辈能送给长辈的东西,也就鞋、袜、腰封这些,但虞幼窈是外甥女,袜是贴身物儿,理应妻女来做,腰封讲究也多,鞋子倒是更合适一些。
送给二舅母和三舅母的,也都是双面绣团扇。
二舅母林氏喜欢山茶,虞幼窈送了双面山茶,双色大玛瑙,红白相间,高雅无比。
三舅母郑氏喜欢梅花,虞幼窈就送了双面梅,一面朱砂,一面绿萼,凌霜傲雪。
几个表哥是男子,虞幼窈不好送太贴身的物儿,就一人送了一个镂空的银薰球,这是一种小巧精致,能随身携带的薰香器。
里面可以放香料、香丸,燃烧之后,烟香会从镂空的小孔飘出,香薰怡人。
薰香球并不稀罕。
难得的是里面的香丸,因泉州临海,气候较湿,虞幼窈就做了袪湿温阳的香丸,长期佩戴,轻身益气,温阳益神,很是难得。
第750章 漪水园
谢府也都是见惯了好东西,亲手做得东西,比旁的更贴心、近人,原本还有些陌生的一家人,一下就亲近起来。
谢府一众人,惦记着虞幼窈一路劳累,没折腾什么虚礼,认完亲,就让虞幼窈回去歇着。
一回到大房,谢老太太就马不停蹄,带着虞幼窈去了安置的院子:“就住你娘从前住的漪水园,依山傍水,不比京里的窕玉院差。”
漪水园修建时,就是仿照了苏州园林的格局,山、水、宅、园合一,赏、游、居一体,风光独好。
谢柔嘉一出世,谢府就请了苏州著名的园林师傅,拆巨资,花了七年时间造园,因园里有一条溪涧穿园而过,依山傍水,老太爷就取名“漪水园”。
是谢府最好的院子。
后面窕玉院,谢柔嘉也是仿照了漪水园修建。
王氏也道:“漪水园保持着小姑出嫁时的样子,专门派了丫鬟洒扫,打理,老太太担心你住不惯,从京里回来后,又专门请人重新整改、翻修了一回。”
谢府世代居于泉州,宅院占地比虞府更大。
沿着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移步换景,或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