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19 字 8个月前

    果然!姜还是老得辣啊:“我回头给虞氏族里去一封信,北境士绅势力庞大,推行国策这一事,还需要朝廷的支持。”

    谢老爷子但笑不语。

    虞幼窈眨了眨眼儿,一脸崇拜地看着外祖父:“外祖父,是不是大周朝自建朝以来颁发的每一条国策,您都熟烂于心?”

    谢老爷子颔首:“我们都是大周朝治下之民,所行之事,所赚之银,都要符合朝廷、百姓、大势的利益,了解国策国情国势,能避免许多麻烦,也能抓住更多赚钱的机会。”

    虞幼窈若有所思地点头:“北境的商人,就是抓住了强边御外的国策,这才发展起来的。”

    谢老爷子点头,语气却很严厉:“但是,小窈儿你要切记,务农十倍利,经商却有百倍利,但商人也是人,长了嘴,需要吃饭,饭从何处来?自是耕种而来,如稻麦这样的主食,一年只两季,产量也低,经商赚的是低买高卖,低买的是百姓的血汗,高卖的也是老百姓的血汗,盘剥百姓不是明智之举,百姓种不出粮,天下就要大乱,届时商贾首当其冲,当今这局面,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周朝还没有彻底乱起来,野心勃勃的梁王,第一件事先谋算了谢府钱财。

    殷怀玺也没能抵抗士绅豪富的诱惑,在缺钱缺粮的时候,第一件事就要想方设法对付士绅。

    噩梦里,四皇子根基浅薄,宋明昭为了扶持四皇子,第一件事也是对谢府下手。

    谢府庞大的人脉渠道,在太平年间是保护伞。

    在乱世之中,其实连自保的能力也没有。

    不光谢府,天底下所有商人也都如此。

    谢老爷子放缓的声音:“你既踏足经商,就要记得谢府祖训,不赚不义之财,天下之财,取之于民,当用之于民,十分财,七分修路铺桥,造福一方,剩下三分留归己身。”

    虞幼窈郑重道:“外祖父,我既承了谢府教导,自然要牢记谢府祖训。”

    谢老爷子满意地点头,就转了话题:“武穆王驻军在辽东一带,横跨了辽、吉、黑三地,是军镇,在武穆王的眼皮地下,所以北境商帮的主要势力,是在山陕宁三地,周厉王一案之后,皇上清理了一批盘踞北境的士绅,北境商帮对东北三省的控制,也没有那么强了,这是北境商帮的薄弱地。”

    “北境的丝布产业,有大半都是出自东北三省,你从连城蚕业入手,是个很好的选择,东北三省距离山陕宁较远,有武穆王和官府控制消息,等消息传到山陕宁,连城这边的局势,已经由不得他们。”

    虞幼窈点头:“我已经见过李大人了,他答应会全力支持。”

    传递消息有三种途径。

    一是经过驿站,但驿站是要经过官府的手,必要的时候,官府是可以检阅往来信件。

    二是自己派人传达,但是东北三省是军镇,各地都设有关卡,查检十分严格,武穆王可以在关卡上卡一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