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页(1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03 字 8个月前

朝臣们立刻开始翻阅查看。

    虞阁老端起茶杯来,靠在椅子上喝茶。

    大约一刻钟,便有朝臣道:“虞阁老说得对,既是国策,当人人奉行,北境是在武穆王辖下,边境常有外敌滋扰,攘内才能安外,安置流民虽然是官府之责,武穆王也是当仁不让,须知非常时期,要非常之行事,不可等闲视之。”

    让武穆王插手流民安置一事有些不妥。

    但是比起流民暴乱频发带来的隐患,这个结果似乎,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况且,还有高祖皇帝前车之鉴,倒也还算顺理成章。

    这样一想,朝臣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虞阁老又道:“流民初入北境,也少不了北境士绅们的接纳和赈济,要下一道命令,让他们全力支持官府及武穆王有关流民的安置事宜,违令者,当处以严惩。”

    当即就有不少朝臣跟着一起附合:“还是虞阁老考虑得周全,既是国策,当北境人人奉行,士绅们也不能例外。”

    武官不能干政,除了涉及战事,这时镇国侯开了口:“狄人也遭了旱,去年秋冬北境已经陆续暴发了十几场小规模战役,想来开春之后,狄人也不会消停,还会继续频繁地滋扰北境,武穆王要主北境战事,还要兼顾流民安置一事,不能因小失大,士绅们必须配合,违令者,当以乱政诛杀。”

    此言一出,朝臣们瞬间意识到了严重性。

    只有边境安稳,才有他们的太平日子。

    就这一件事上,朝臣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北境的士绅们,大多在朝中拥有不小的人脉,但流民也确实是他们的心头大患,既然能将烫手山芋丢出去,甭管丢到谁手里去了,至少自己是安稳了。

    当务之急,还是先将流民解决了再说。

    至于其他,以后再说也不迟。

    几百万流民的去处,不用朝廷出银出粮,就有了着落,既解决了一桩心头大患,也没让他们为难,向来正事拖拉,谋私积极的朝臣们,罕见地展现了雷厉风行的一面,立马拟了折子,递到了寿延宫。

    皇上沉迷丹术,已经许久不理政事。

    一连四五个月不上朝,朝臣们觉得奇怪,暗暗打探宫中的消息。

    但后宫被太后娘娘和兰妃娘娘一起把持,消息不好打探,可越是打探不到消息,朝臣们就越觉得其中有事,就越不死心,这么七弯八拐了打探一通,终于打听到,皇上因久食丹药,脸上长了火疖,折损了天颜,连宫门也封了。

    因为不是光彩的事,太后娘娘勒令宫人不许外传。

    朝臣们觉得荒唐。

    可荒唐之下,又觉得这也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