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09 字 8个月前

    虞善德道:“我乃翰林院侍讲,也是韶懿郡主的族兄。”

    他从小受虞氏教诲,学习士农工商,所学所用皆是治世为民。

    有时候他想,如果三年前,他能像宋明昭一样鼓起勇气,下放到某个小县,做个七品芝麻官儿,是否就能庇护一地百姓,造福一方?

    好过这三年来,在翰林院年华虚度,所接触,所结交之人,皆是庸碌之人,不堪为伍。

    朝廷的榜文下来之后,他立马打马出府,直奔城外。

    任家中的奴仆呼喊追赶,他置若罔闻。

    底就有流民茫然地问:“翰林院侍讲是什么官,这官有多大?说的话算不算数?”

    也有人回答:“是正六品的官职,看似官职不大,却是天子近臣,负责皇上言行草拟,国史,掌经等,担任这个职务的,都很受天子器重,将来多半是能入内阁,做阁老。”

    “这么厉害……”

    “还是韶懿郡主的族兄……”

    “是不是皇上派他过来的?”

    “……”

    底下乱哄哄吵成了一片。

    这时,又有人小心翼翼地问。

    “武穆王真的肯接收我们这些流民?没有骗我们?”

    “京兆距离北境路途遥远,我们要怎么过去?”

    “对啊,我们饿着肚子,走不到北境就饿死了,是不是故意想把我们忽悠走……”

    “狗官,没安好心……”

    “全是骗人的,你们就是想让我们死……”

    “……”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的流民们,再度群情激愤,虞善德连忙解释:“你们冷静一下听我说完,冷静一下……”

    流民们乱了一阵子,终于有人站出来制止。

    虞善德终于松了一口气:“明天官府会放粮,每人发放三斤粮食,朝廷会派一千精兵,护送你们去北境,到了北境地界,武穆王的人就会过来接应你们……”

    三斤粮食,这已经是朝臣们舌枪唇炮,争议之后定下来的。

    很多人都不想出这个粮食,但如果不出些粮食,先将流民安抚住了,流民们怎么可能乖乖去北境?

    三斤粮食,一天一顿,一顿二两粮,也只够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