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03 字 8个月前

    接着,就从善如流地坐到黄文献下手处,下人连忙上了茶。

    待谢巡茶毕。

    黄文献就开门见山道:“谢老爷也知道,最近有不少外来商户来了辽东三省,按道理说,这事儿也不该我们殿下来管的。”

    第824章 合作

    说到这儿,黄文献就一脸为难地叹气。

    谢巡目光闪了闪,十分识趣地接了话:“殿下恪守本份,镇守北境,威慑异族,劳苦功高,已经十分辛苦,眼下朝廷颁下了国策,北境也收容了大批难民,整个北境的安危稳定,全系于殿下一人之身,攘内才能安外,唯有北境安定,殿下才能心无旁骛,抵御外族,此乃大义。”

    黄文献头一句话,是在试探谢府。

    他说了多少话,话中透了多少意思,就决定了,黄文献在接下来的交谈之中,要说几分话?表达几分诚意?将话说几分透?

    他表达了对武穆王的敬重、支持,诚心满满地把话柄递给了黄文献,算是接下了黄文献的试探。

    接下来的商谈,黄文献也会回报相同的诚意。

    倘若谢府含糊其词,黄文献接下来的商谈,也会有所保留,对谢府的态度,也将发生一些转变。

    倘若谢府不接试探,黄文献就明白了,谢府拒绝的态度。

    接下来,黄文献最多说一些,诸如北境的局势,武穆王的为难,百姓的艰苦,以作劝慰,让谢府三思。

    谈判桌上,越是所谋重大,就越不能轻易透底,彼此交锋的第一步,就是先试探对方的诚意与态度。

    果然!

    谢府的爽快,让黄文献十分满意,当下就露出一副忧心模样:“关系到万千黎民的生计,殿下也不敢有半点轻忽,难免就对此事多上心一些,但我们这些行军打仗的大老粗,哪儿能懂生意上面的事。”

    看,诚意表达了,黄文献就把话柄递回了谢府,有来有往,这话才能一直谈下去。

    谢巡心如明镜,也不急着搭话。

    虞幼窈学了一肚子的生意经,对这其中的门门道道,也是门清。

    倒是听得有些好笑,也不知道是谁,方才叭叭地,账是算了一笔又一笔,比她这个生意人还要精明三分。

    不过黄文献有心抬举谢府,她也是乐于见成。

    “黄某一早就听闻,泉州谢府有仁商之名,早年襄助朝廷开了海禁,不久前捐助朝廷赈济灾民,更甚者当年北狄大举来犯,因战事吃紧,谢府也曾捐赠了一批粮药给幽军,如今谢府能来北境,也是北境之福,做生意谢府是内行人,就想请教谢老爷,问一问谢老爷的意见。”

    战时粮草加倍消耗,光靠当时还是世子的武穆王,在幽州城里筹集粮草,也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

    等世子押送粮草上了战场后不久,谢府就通过海运,送了一批粮药过来,为后来收复城池奠基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