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桃屈身退下。
花厅里只剩下姐弟俩人,虞善思连忙又问:“大姐姐身子可还好些?”
虞幼窈颔首:“已经好了许多,以后多养一养,也就没事了,”说到这儿,她话锋一转:“来了北境这么久,可还适应?”
虞善思也点头:“北境挺好的,武穆王府对我也颇多照顾,我如今在麓山书院读书,住在学舍里。”
接着,就喋喋不休地说了许多书院里的事。
书院里不允带小厮,学子们的日常起居皆要亲力亲为,闲云先生和湖山先生,每天只上半个半辰的课,随性而教,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并拘泥于形式,能学多少,全凭自己。
书院不设考,不攀比学问,但每一个月,先生就会带学子们出去游历十天,或名山大川,或农家小院,或农桑耕种等不一而足,之后会要求每一个学子,交一份课业,或文章、画作、乐曲、书法等,不一而足。
书院里,不光教儒家典籍,包括并不限《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等等,甚至还教道学,佛学等。
教举业,却不尽教。
书院分东院和西院,东院教学问,却不攀比学问。
西院教兵法策论和武学。
可谓是文武双全。
虞幼窈若有所思,闲云先生和湖山先生在北境开书院,原也是殷怀玺鼓动的。
在谈及教学时,殷怀玺率先表示:“教学内容包括《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却并不限儒释道三学。”
八股有两个必须,题目必须来自《四书》和《五经》,对题目的解答,也必须来自朱熹的《四书注解》,《三纲五常》,据题立论,就限制了考生们的自由阐发。
出题圈范围,答题也圈范围,就圈禁了考生们的思想,因此考生们为了应试,只能死读《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读死书,死读书。
科举是为了选拔全方面的优秀人才,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庸碌之辈。
八股愚智。
文化才能丰富一个人的眼界,见识,胸襟。
纵观历朝历代,文化的兴盛,同时也代表了一个朝代的兴盛。
没想到,短短三四个月,书院已经办得似模似样了,虞幼窈弯了弯唇儿:“课业可还跟得上?”
虞善思犹豫了一下,才道:“我基础打得不错,加之湖山先生顾念着与虞府的情份,平常对我颇多指点,还能跟得上。”
只是,终究比不上大哥哥他们才思敏捷。
进了麓山书院后,他才知道闲云先生和湖山先生名声大,全国各地的学子都来求学,书院一额难求。
他基础虽然打得不错,可比起书院里其他学子,到底还是平庸了些,他能进书院读书,是托了大姐姐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