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一尊岫玉雕刻的小缸,还是一整块岫玉掏膛、修磨、雕花做成,单掏膛这一工艺,就需要高超的技艺,玉不是泥,它又厚又硬,是需要依赖小小的工具,一点一点地从中间掏空,打磨成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神,但凡有一点差错,整块玉料都要裂碎。
鞍山一带盛产岫玉,玉料算不得上乘,却显得油润,再经虞善思依势形象,精心雕刻,显得浑然天成。
可见是花了不少心思。
虞幼窈很是喜欢,就道:“回头在里头养一株水仙花,就摆在书房里。”
……
又休养了几日,虞幼窈脚上的伤总算好了。
岳嬷嬷带着几管事过来拜见虞幼窈,都是当初参与番薯试种的人,很得虞幼窈看重。
岳嬷嬷道:“小姐提出了扦插番藤的种植方法,却是有心裁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找到了番薯最高产的种植方法,也因此番薯在南北两地,迅速且广泛的种植开来,我和几个试种番薯的管事商量,像稻子一样先进行集中育苗,追肥催长,等发了番藤,到了端午节前后,再剪藤扦插。”
虞幼窈心念微动:“这倒是个好方法,精心育苗的番藤,品质优于根块种植,产量兴许还会提高,经过育苗催长后,番藤会更繁茂,也会大大提高扦插的范围,最重的是,通过育苗扦插,也不会因为过度剪藤,影响番薯的生长,减少番薯的产量。”
岳嬷嬷笑着点头:“辽东一带的番薯种植,主要集中在襄平一带,产量虽然不少,但除了自己家里吃,留一部分育种,大部分都被幽军征收,赈济灾民,数量还是很有限,如今大批流民涌入辽东,扩大番薯种植也是迫在眉睫。”
这也是虞幼窈最担心的。
诚然“来北境襄助武穆王,推广番薯广泛种植,缓解北境灾情”,只是对外的说辞,但是她从来就没把这话作假。
从她踏入北境的地界,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地,尽量将番薯种到辽东每一寸土地上。
让涌入北境的灾民,能靠着开荒种番薯,在北境安身立命。
岳嬷嬷道:“通过育苗种植,预估每一亩番藤,至少能扦插六、七十亩地,是原来的十倍不止,还能保证番薯的产量,完美地解决了薯种不足的困境。”
长久以来压在虞幼窈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定了,她微微一笑:“听说,第一批番薯已经育苗了?”
早前听虞善思提了一嘴。
岳嬷嬷颔首:“因为辽东一带气候较为湿冷,又是初次尝试育种,就选在三月初进行,选了精通农事的百姓精心照料,万幸第一批薯苗长势不错。”
“第二批预计月底育苗,如果第二批没有问题,四月初将进行大规模育苗,同时也会教导当地百姓育苗种植。”
虞幼窈心中有底了:“育苗大约需要多久?”
岳嬷嬷道:“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及薯苗的长势情况推算,大约需要二十天左右,第一批和第二批薯苗,预计分别在四月初和四月底扦插种植,第三批番薯苗,端午节前后,可以大范围扦插。”
虞幼窈面色一松:“辛苦你们了,等第二批番薯开始育苗,我抽个时间去庄子上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