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06 字 8个月前

    人群里传来小声的议论说,无不在说韶懿郡主圣善仁德,见不得百姓受苦,受冤,简直就是活菩萨。

    “郡主出身虞氏大族,禀承了祖上仁德孝义之心,颇有忠烈公遗风……”

    “虞老夫人笃信佛法,素有贤德之名,朝廷赐旌德牌坊,旌德树善,立牌坊,彰其节烈,韶懿郡主打小,就是在老夫人跟前教养长大,与祖母一般,养了一副菩萨心肠……”

    “对对对,韶懿郡主打小就开善堂,收容孤寡,时常施粥舍米,赈济百姓,早前浙江水患,韶懿郡主捐了一百万两白银,襄助朝廷赈济灾民……”

    “韶懿郡主以祖母的名义,捐了一笔银子,赈济北境旱灾……”

    “年前还捐了一批药材……”

    “番薯缓解了北境的旱情……”

    “人人都说,韶懿郡主圣善仁德,最见不得百姓受苦、含冤,今儿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

    七嘴八舌地议论声音,从虞氏族祖德光耀,到虞老夫人旌德树善,再到虞幼懿善仁德,都做了哪些善事,事事桩桩,钜细无遗。

    不消片刻,就将虞幼窈的“懿善”形象,拔到了一个新高度。

    最后,还给虞幼窈扣了一顶,见不得百姓“受苦”,“含冤”,“为百姓伸张正义”伟光正的大帽。

    虞幼窈听了一会,也听出了端倪。

    老百姓们不通礼法,在他们看来,韶懿郡主出身大家族,不仅身份尊贵,而且有权有势,想要帮助一个普通的农妇,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种心理,其实很好利用。

    安排苦命的张氏演了这场戏,故意大肆宣扬,虞氏祖德光耀,祖母旌德树善,韶懿郡主“活菩萨”的名声,撺唆周遭的百姓,跟着一起起哄,让百姓们误以为,她已经答应要帮助张氏。

    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利用百姓“威逼”她,插手张氏一事。

    她若是答应帮了,固然是虞氏祖德光耀,祖母旌德树善,她圣善仁德,名不虚传。

    她若拒绝,虞氏族、祖母、包括她自己,就成了浪得虚名。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名高妒起,宠极谤生,韶懿郡主千好万好,又如何抵得了,眼见为实呢?

    还真是好算计!

    士族是要给她一个下马威,虞幼窈轻弯了一下唇角,眼底透出一缕幽凉。

    这时,春晓已经领着张氏上前。